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越北部湾划界双赢结果对解决南海划界问题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10-22 19:17
【摘要】:分析了北部湾划界的特点,认为取得双赢结果的北部湾划界主要运用了公平原则、成比例方法、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同一界线法的原则和方法。针对近期骤然升级的南海问题,在分析南海问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北部湾划界的成功经验对解决南海海域划界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ibu Gulf delimita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Beibu Gulf delimitation with win-win results mainly uses the principle of equity, the proportional method,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the same boundary law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probl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Beibu Gulf Delimitation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delimitation.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
【基金】: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基金(0894)
【分类号】:K92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耀光,韩增林,安筱鹏;中国与海洋邻国间海域划界问题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2 覃翊;;北部湾划界问题成功解决的意义[J];东南亚纵横;2006年05期

3 张植荣;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及其对解决海疆争端的启示[J];国际论坛;2005年02期

4 李令华;;关于南海U型线与国际海洋边界划定问题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文丽;张学慧;张晓;;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争端及解决[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游博;;透析中日油气资源及东海大陆架划分之争问题[J];长白学刊;2006年01期

3 明廷权;;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东海争端[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梁开龙;海洋测绘与海洋经济的发展[J];测绘工程;2004年02期

5 李勇;;“冲之鸟”的法律地位及其对中日划界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张卫彬;;论海洋划界中的禁止反言原则[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张卫彬;;相关情况规则中的实际控制效力研究——从国际法院司法判例角度[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刘合辉;张毅;曹一冰;;辅助边界谈判划界子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年02期

9 李毅;论澳巴海洋边界划分方法之特色及其对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之借鉴意义[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10 王秀英;;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中的若干关键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合辉;张毅;曹一冰;;辅助边界谈判划界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08年

2 程兆麟;曾孟佳;;北部湾划界后我国渔民转业转产对策研究[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亚芸;;南海“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前景——兼评国际社会解决南海争端的提案[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永明;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与资源开发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陈百贤;论船舶污染损害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何艳梅;国际水资源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法律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彭巧红;中越历代疆界变迁与中法越南勘界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6年

7 钮维敢;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威;论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岩;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宋云霞;国家海上管辖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迪;北极地区外大陆架划界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迟远达;中日“东海共识”浅析及东海共同开发建议[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瑞敏;南海地震资料多次波压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璐妍;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蓝敏生;国际海底区域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6 梅宏;可持续发展观对海法的启示与推进[D];福州大学;2005年

7 田凌;船舶航行非传统安全的几个法律问题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张敏;试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李慧玲;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及现实前景[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永庆;群岛国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贾宇;访华教授一席谈——维克多·普莱斯克特教授访华讲学散记[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年03期

2 焦永科;南海不存在重新划界问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年02期

3 杨金森;重大海洋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综述(之一)[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7年02期

4 黄翔;南沙现状、争端与国际法[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8年03期

5 李令华;对我国海洋划界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8年03期

6 赵建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在南海的既得权利[J];法学研究;2003年02期

7 王颖,马劲松;南海海底特征、资源区位与疆界断续线[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8 张耀光;中国的海疆与我国海洋地缘政治战略[J];人文地理;1996年02期

9 李令华;中国海洋划界与国际接轨的若干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造福国人,任重道远: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J];南方文物;2005年03期

2 江峰;;神游蔚蓝水世界——读《海洋博物馆》[J];海洋世界;1997年07期

3 李桂香;陈静;;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贺瑛;彭辉;;浅谈高职英语口语练习的原则和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5 高淮生;车淑萍;;学术论文写作论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漆琼;;激励理论在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中);2010年07期

7 韩绍诗;新书简评[J];中原文物;1992年01期

8 汪风涛;论邓小平关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吕维栋;由《坎》卦谈《周易》“知难而进”的处世原则[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吴怡;;论英语教学中应增加输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洋;;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期国际海洋资源保护法律之评析[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2 程兆麟;曾孟佳;;北部湾划界后我国渔民转业转产对策研究[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娄林;;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船舶防污染工作的促进作用[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十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冬青;;《海洋法典与海监职责》答辩提纲[A];中国航海学会1996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6年

5 李立;;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谈海事行政管理的发展战略问题[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十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陶夏新;;论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方法[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7 邵大力;;对建设和谐铁路的几点认识[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韩曾萃;;河海、陆海分界的科学、法律依据[A];河海区域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陈学斌;;刍议中国对专属经济区船舶污染的司法管辖权[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青春期浅探[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晴川邋王薇;加紧争夺北极资源,美国拟有“约”在先[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于 含;海岛立法是构建海洋制度的必要环节[N];中国海洋报;2005年

3 记者 何洪泽、邹德浩;我代表呼吁维护国际海洋秩序[N];人民日报;2005年

4 王润宇;IUU捕捞的原因、法律规制及解决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赵颖;维护海权重在行动[N];中国国防报;2007年

6 胡学东;论海洋新制度下的国际渔业资源争夺[N];中国渔业报;2006年

7 记者 胡士祥;针对海峡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应[N];中国交通报;2005年

8 张慎思;胸怀公义 不辱使命[N];法制日报;2008年

9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王志远;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任重道远[N];中国海洋报;2005年

10 徐世杰;外大陆架争夺的战火会烧到南极吗?[N];中国海洋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沛;国际海洋法之海盗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宋云霞;国家海上管辖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3 李刚;论海洋污染责任认定及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孔志国;现代条件下的屯海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李亚敏;海洋秩序在国际秩序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冯维江;安全、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规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沈鹏;二战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区域美国外交决策研究—资源与利益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9 欧马;几内亚湾东海的海事争端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褚晓琳;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中的预警原则[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亚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我国海事行政管理[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艾亚玮;城市环境景观立面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3 苏朝权;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与维护[D];吉林大学;2007年

4 马秋;中国南海矿产资源开发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5 杨桂云;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熊须远;《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制下中国与日本韩国海洋实践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许亮;合同解释的依据探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安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平时海上军事活动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范玲玲;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秦晨晨;论国际海洋法对公海捕鱼自由的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88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288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