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征与动态
[Abstract]:Japanese humanistic geography 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humanistic geography for many years. It includes emphasizing regional investigation in research method, emphasizing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n research system, emphasizing quality but light weight on evalu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so on. After World War II, Japan's humanistic geography, which was far away from application, led to the reduction of its scale and its influence, which was a forewarning to Chinese humanistic geography. But at the same time, its mature research norms and rich Ori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system is also the object of Chinese peer learning.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of studying abroa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status quo,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Japanese humanistic geography, and analyzes it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Chinese humanistic geograph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基金】: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37000—3171312)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37000—1131152)
【分类号】:K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石井英也 ,白坂蕃 ,高豫功;日本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译报;1990年01期
2 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3 保继刚,张骁鸣;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反思[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4 柴彦威,王茂军;日本消费者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5 谷人旭;日本地理学界近期研究动态[J];经济地理;1994年01期
6 侯甬坚;日本《历史地理》杂志创刊初期的学科概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姜道章;日本历史地理学研究述评[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税伟;Gregory VEECK;刘美霞;陈烈;刘复友;;美国大学地理系举办规划专业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两所大学为例[J];城市规划;2012年06期
2 夏春玉;张闯;;城市流通系统:研究现状与一个综合性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3 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冯娴慧;当代美国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4 郝成元;吴绍洪;刘春国;;关于中国地理学中的区域综合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5 倪绍祥;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6 朱晓华;乌恩;;旅游系统网络空间分形研究的科学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7 张伟;张宏业;张义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与地理学综合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8 樊杰;;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基本脉络的透视——对该领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9 孙俊;潘玉君;姚辉;郭林生;和瑞芳;刘树芬;赵健霞;杨小燕;;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10 季珏;高晓路;;基于居民日常出行的生活空间单元的划分[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兆存;秦耀辰;范玮佳;;第五章 城市区域发展的非线性模型[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2 倪绍祥;;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向清成;;高师地理专业人文地理课程设置的探讨[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子龙;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波;城乡融合区空间演进机理与调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广斌;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理论革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桂春;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刚;上海批发零售商业结构演进、发展及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文琦;能源富集贫困区农村转型发展态势与优化战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冯章献;东北地区中心地结构与扩散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伟沪;基于农户响应的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式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玮;基础教育新地理课程中的教师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何艳;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联英;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岚岚;白领阶层户外游憩行为及空间选择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何小芊;旅游地环境变迁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余立琼;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经济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臧丽莎;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阶段特征及主导思想对比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华逢梅;岳麓山大学城核心区校园公共空间分类及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于静;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来喜,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研究;1990年01期
2 刘锋;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J];地理研究;1999年04期
3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4 陆大道,蔡运龙;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5 吴必虎,冯若梅,张丽;90年代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3期
6 吴必虎,宋治清,邓利华;中国旅游研究14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7 金波,蔡运龙;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进展[J];人文地理;2002年03期
8 吴传钧;展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J];人文地理;1996年S1期
9 王兴中;中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人文地理;1996年S1期
10 黄盛璋;论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举行工作会议[J];地理科学;1984年03期
2 陈清硕;人文地理学理论的革新和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01期
3 段杰;面向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J];嘉应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4 鲍觉民;;发刊词[J];人文地理;1986年01期
5 王恩涌;周一星;秦勇;;人文地理学的历史概况与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J];人文地理;1991年02期
6 吴建藩;;德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J];人文地理;1986年01期
7 ;英国地理学者协会[J];人文地理;1986年01期
8 孟春舫;教学、科研齐飞──人文地理学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发展[J];人文地理;1995年04期
9 ;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记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及其人文地理学的发展[J];人文地理;1998年03期
10 薛德升;何深静;李志刚;;“中国与人文地理学的未来”国际会议在广州召开[J];人文地理;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丰龙;刘云刚;;空间和尺度视角下的人文地理学要义再考[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龚胜生;;5W: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框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孙峰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陈庆江;;《徐霞客游记》的人文地理学和地名学内容[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5 孙峰华;;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孙峰华;王富喜;林文杰;孙继凤;;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刘会远;;中国水利问题的人文地理学思考[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丁四保;;地理学的扰动问题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李蕾蕾;;人文地理学问题的一般研究框架:ASTAD框架探讨[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唐晓峰;李平;;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通证券 郑文慧;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特征[N];山西日报;2003年
2 谭经望;二0一0年世界汽车产品技术发展特征[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马积生;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特征与市场经济地位[N];中国企业报;2004年
4 楼_g;国际企业管理发展特征及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N];中国航空报;2000年
5 吴珀涛;中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特征及趋势[N];经济参考报;2003年
6 甘丹;产业引导板块走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李云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发展特征[N];学习时报;2007年
8 刘晶晶;我市三产快速发展特征明显[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9 徐雪娟邋记者 张海生;嘉善经济渐显“一镇一业”发展特征[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10 嘉善县委报道组 徐雪娟;嘉善经济渐显一镇一业发展特征[N];嘉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朕斌;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宋如华;北京山区综合开发工程效益价值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钟镇;中国物理学研究绩效与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卢锋;中国汽车市场点爆式增长规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许琦;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王圣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福祉空间地理学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大路;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政新;物品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通山县乡土建筑的人文地理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高静;国内外奖励旅游发展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剑;日、美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沈涛;先秦时期齐鲁体育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兰天;加拿大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谈有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孙光辉;论《广志绎》的人文地理学贡献[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格根图雅;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金叶;试论我国现代纤维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D];苏州大学;2008年
10 王继平;论新规则下世界男子竞技体操的发展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9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0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