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历史地理学视野下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8 16:24
【摘要】:王先明认为,学术意义上的区域史研究,是指在一定时空内具有同质性或共趋性的区域历史进程的研究,而近年来的所谓区域史研究,大多不过是研究的区域化取向而已。张利民认为,区域史是研究一定空间范围的历史,因此,研究者既要考虑环境对区域形成与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更要注重自然科学尚不能包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人文因素。吴宏岐认为,区域比较研究目前已是学者们习惯采用的分析方法,但是,仅靠区域个性特征之间的比较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用辩证统一的观点考察区域社会现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唐力行认为,以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是以宏大叙事见长的,强调的是历史的阶段性和进步性,往往忽略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而实际上
[Abstract]:Wang Xianming believes that the study of regional history in the academic sense refers to the study of regional historical process with homogeneity or eutectic in a certain time and space, but most of the so-called regional history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is only the regionalization orientation of the study. Zhang Limin believes that regional history is the history of studying a certain spatial scope. Therefore, researchers should not only consider 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region,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which are not yet inclusive in natural science. Culture and other humanistic factors. Wu Hongqi believes that reg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 is now an analytical method used by scholars, but it is far from enough to rely solely on the comparison of regional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regional social phenomen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ialectical unity. Tang Lixing believes that the previous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based on grand narration, emphasizing the stage and progress of history, and often neglecting the continuity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ut in fact,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5;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任放;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4年04期

2 吴宏岐;抗战时期的西京筹备委员会及其对西安城市建设的贡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媛媛;从粮食事件看晚清徽州绅商的社会作用——以《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和《祁米案牍》为例[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2 徐爽;思想的歧途——法学方法论中的德、法风格及历史主义倾向[J];比较法研究;2005年03期

3 敬海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理论基本问题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4 李雨峰;;论著作权的宪法基础[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5 张沁洁;;参与合作:行业协会的运作逻辑[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李东泉,韩光辉;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缺失的历史原因[J];规划师;2005年11期

7 王勇;迈向反思的法理学——一种全球化背景下法律移植的视角[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乔新华;五十年来美国对中国史研究的两次转向[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9 胡克夫;;理性生存价值:近代卫生防疫法移植的历史路径[J];河北学刊;2006年01期

10 行龙;;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宏岐;阎希娟;;抗战时期陪都西京筹备计划与西京市区分区方案[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静;中间团体在现代国家形成中的政治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张晓溪;启蒙与醒世[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勇;法律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4 侯瑞雪;论“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金晓丹;法律的稳定与变化[D];吉林大学;2007年

6 侯宣杰;西南边疆城市发展的区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姜立强;北村社会制度[D];上海大学;2007年

8 杨小辉;从士绅到知识分子[D];上海大学;2007年

9 刘义强;民主和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树国;唐宋之际田税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军;当代我国农村社会中介组织功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纪国庆;中国古代家法族规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D];苏州大学;2006年

3 邱焕星;“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念的知识考古[D];青岛大学;2007年

4 张小亚;清代慈善救济组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义强;街区社会公共领域的消逝:汉正街,1949-1956[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阳盛益;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D];浙江大学;2003年

7 吕明再;温州商会的兴起: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范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礼龙;修行与慈善——上海的世界红SM字会研究(1927—1949)[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邓峰;明末山东灾荒与社会应对[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也夫;古代中西城市化与民间社团之比较[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2 张尚武;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地区形成及发展的历史特征[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1期

3 袁钰;甲午战争后华北商品市场发育对农民的影响[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金鹏;农业剩余: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对晚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谢庐明;客家文化视野中的清代赣南农村市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吴筑星;宏观区域理论与迈入近代的贵州[J];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7 王芳;《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对中国学者的借鉴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蔡云辉;中国近代开放城市的特点[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9 赵世瑜,孙冰;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湖州双林镇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3年02期

10 王日根;近年来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景纯;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海泉;清代地方基层组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袁钰;1895—1936年华北农民与市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闰华;民族交往与近代广西农业的发展变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新华;湖州城市近代化及其发展滞缓的原因探析(1840-1937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麦思杰;近代广西对外贸易与市场的现代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宁;日本史研究的一个新成果——评介万峰著《日本近代史》[J];世界历史;1980年02期

2 郑昌发;十六世纪尼德兰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J];世界历史;1980年04期

3 周剑卿;乔治·克列孟梭[J];世界历史;1980年04期

4 ;一九七八年中国近代史论文资料书目索引(二)[J];近代史研究;1980年01期

5 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J];近代史研究;1980年02期

6 吕良海;魏源向西方学习问题的探讨——兼与侯外庐同志商榷[J];近代史研究;1980年02期

7 刘大年;评国外看待辛亥革命的几种观点[J];近代史研究;1980年03期

8 周新民;一九七九年中国近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及书目[J];近代史研究;1980年03期

9 周新民;一九七九年国外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索引[J];近代史研究;1980年04期

10 戚其章;刘步蟾小传[J];东岳论丛;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茂林;;多多举办类似这样的有益活动[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2 刘新河;;高新技术在陈列改革中的应用[A];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第七届博物馆学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3 朴星来;李武英;;韩国科学与实学[A];中韩实学史研究——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马丁·嵇穆;;满洲文学述略[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5 卫藤沈吉;;日本人对于中国革命的两面性——其“光”与“影”[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卞修跃;;侵华日军暴行心理之解剖[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7 关捷;;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辽宁的斗争[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8 Colin Smith;孙小寅;;环锭纺——过去和未来的体系[A];第二届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1998年

9 唐培吉;;国外对我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研究的动向[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10 ;中国明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名单[A];中国明史学会通讯(第5期)[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东;他为何要写曾国藩[N];辽宁日报;2000年

2 袁f^;《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简介[N];人民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包明廉;《太平天国》:再现近代史上悲壮一幕[N];文汇报;2000年

4 苏政协;走进中国近代史之窗——“总统府”[N];新华日报;2000年

5 李准;历史美学品格的力作[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王磊 段颖高;曾国藩故居藏书楼[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李文海;论晚清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8 危兆盖;从东厂胡同开始的故事[N];光明日报;2001年

9 颜廷奎;史海见绿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池子华 张爱华;诠释近代中国的一个侧面[N];社会科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圆满;梁启超产业经济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林广志;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亚平;上海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其范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黄沛骊;转型时期的选择——试论梁启超的文化认同[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勇;赵声与辛亥革命[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鹏;甲午战争期间的《申报》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俊群;论蔡元培的自由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建虹;基于城市经营理念的天津五大道开发及保护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谢毓洁;早期维新派法律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王嘉;对自由、正义与和谐社会的追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农汉才;祝味菊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10 肖海霞;晚清清流派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80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80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e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