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没有参与地理大发现的地理原因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90;K141;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施存龙;历史没有允许殷人航渡美洲[J];世界历史;1995年02期
2 张箭;古代中国人足迹和地理知识的北至[J];历史研究;1999年06期
3 张箭;开辟欧印新航路的意义、利润、时间和人选[J];南亚研究季刊;2001年04期
4 张箭;明末清初俄使出访中国初探[J];清史研究;2001年01期
5 张箭;元朝北疆范围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肖萍;;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新中国财经干部队伍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金宇飞;;龙山文化与古史传说的对比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李晓新;;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夏玲,徐静;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创新——试论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方应鸿;;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石国亮;;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俊梅;杨蓓;;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桂宏;;关于山西互助合作问题争论的评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马又清;;以毛泽东统战理论为指导,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的统战工作[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9 陆德生;;论铁军精神的形成[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10 段发虎;;浅谈学术交流对人才成长的促进作用[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段晓军;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锦;叶向高《四夷考·北虏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7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廖凯军;明代游记、小说与戏曲中的海外国家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长江;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空间伦理的继承[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薇;;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比较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陆伟芳;;试论地理大发现的前因和后果——纪念哥伦布到达美洲500周年[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3 姜守明;;世界地理大发现[J];大自然探索;2005年12期
4 于民;;关于地理大发现的概念内涵——对高教版《世界史·近代史编》有关内容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7期
5 丛扬;;宠辱瞬息间——汤若望在顺康之际政局中的高潮与低谷[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2期
6 于民;;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7 沈坚;地理大发现后流向新大陆的移民潮[J];史林;1993年04期
8 郭友亮;;郑和未完成“地理大发现”原因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05期
9 于民;;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概念专属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西方人东来之后》简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箭;;应当怎样评价地理大发现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哥伦布、麦哲伦等为例[A];“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述彭;;对地理与空间信息协调工作的建议[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字江苏论坛文集[C];2001年
3 武巍;刘卫东;;金融地理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可;;论郑和的创新精神[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5 高子平;;全球化的中性特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项春;;地理标准化思维之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李思孝;;马克思“世界文学”的现实意义[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施晶晶;林晖;李志杰;;地理可视化与地理协作之整合[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杨旭;杨志玲;甘光标;傅君晓;;葛藤纤维性质及其地理和年龄变异[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峻嘉;;经济地理在台湾的研究与发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素素;海洋文化提供的不仅是一种视野,更是一种境界[N];大连日报;2009年
2 ;“动态”集群[N];网络世界;2003年
3 见习记者 肖宇 实习生 邹珊珊 邬经华 市八中高三地理高级教师;地理:强化自然和人文内涵[N];重庆商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卫新华 实习生 吴霞;地理:范围扩大 结合实际[N];重庆日报;2004年
5 杨军 整理;探索地理的多彩世界[N];中华新闻报;2003年
6 记者 晋雅芬;《中国国家地理》发行逾百万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子非鱼;《国家地理》需要啥样摄影师和编辑[N];中国摄影报;2006年
8 记者 张仲增;福建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开通[N];中国测绘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兆军 通讯员 石明山;中科院长春地理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N];科技日报;2001年
10 癸未;地域地理地缘 名人名牌名城[N];宜昌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亚敏;海洋秩序在国际秩序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谦功;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D];清华大学;2007年
5 王思远;基于地理时空数据库的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6 王兴亮;爱国之道,始自一乡[D];复旦大学;2007年
7 徐占忱;区域企业集群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张汉尧;云南牵牛花地理群多样性演化、遗传基础和重瓣基因标记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9 袁立科;邻近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于铭;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林;优化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倪雅萍;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德融;校本课程下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常瑞平;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葛安乐;高中生地理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彭云红;试论“说课”与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蔡晓娣;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8 朱卫青;中学地理互动教学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邓超群;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刘会玲;土壤钾素地理平衡点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81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8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