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西北史地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14:12
本文关键词:晚清西北史地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是一篇有关晚清西北史地学的专题研究。全文约12万字,分前言、正 文(共三章)、结语以及附录等。 前言界定了“晚清”、“西北”在本文中所指的范围,并阐述了本文的选 题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一章以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为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共分三个部分,首 先,兴起的背景;其次,以松筠、祁韵士和徐松等关键人物为线索,论述了西 北史地学的兴起;第三,本阶段的研究特征。本章认为,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 起是历史和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道咸时期西北史地学的发展。本章共分四个部分,首先 论述了西北形势的变化以及今文经学的兴起对西北史地学产生的影响;其次, 阐述了道咸时期形成的一个以研究西北史地为共同兴趣的学术团体的形成;第 三,这一时期西北史地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第四,阐述了这一时期西北史 地学的发展特征。本章认为,由于时势变化之影响,道咸时期的西北史地学充 满了浓厚的时代特征,忧患意识与经世精神的增强是这一时期西北史地学的最 大特征,它体现出在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身上所发生的积极的思想变化。 第三章以同光宣时期的西北史地学为研究主题。本章共分两各部分,首先 对同光前期西北史地学陷入衰落进行了分析,并以李光廷为例阐述了这一时期 西北史地学的发展;其次,以蒙元史学和传统的西北史地研究为例论述了光宣 时期西北史地学的繁荣,并分析了这一时期的特征。本章认为,以往研究中认 为道咸时期是西北史地学发展高潮的观点是不妥当的,光宣时期才是晚清西北 史地学的真正高潮阶段。 在结语中,主要就经世致用精神对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 且阐述了晚清西北史地学存在的不足。作者认为,晚清西北史地学是清代学术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任务和 历史使命。其中所蕴含的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
【关键词】:晚清 西北史地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K92
【目录】:
- 前言5-7
- 第一章 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7-28
- 第一节 新疆的统一与学术的变化趋势7-14
- 第二节 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的关键人物研究14-23
- 第三节 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阶段的特征23-28
- 第二章 道咸时期的西北史地学28-53
- 第一节 西北形势的变化与今文经学的兴起28-32
- 第二节 以徐松为中心的学术团体的形成32-36
- 第三节 道咸时期西北史地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36-46
- 第四节 道咸时期西北史地学发展的特点46-53
- 第三章 同光宣时期的西北史地学53-74
- 第一节 西北史地学的衰落53-56
- 第二节 西北史地学的繁荣56-74
- 结语74-77
- 附表一77-78
- 附表二78-79
- 附表三79-80
- 附表四80-81
- 参考文献81-87
- 后记8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金生;;近代中国的边疆社会政治及边疆认识的演变[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启军;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和谐模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慧;许景澄外交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宇博;民国青海建省及其对青海教育发展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封磊;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边政研究的学术转型[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晚清西北史地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6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