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0:17
本文关键词: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目前国内外对人地关系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近几十年内,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我国海洋人文地理研究也日渐趋于成熟。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本文对这两个研究领域的“交集” 人海关系进行尝试性的理论探讨。 论文开始,阐明了选择这一命题的原由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希望该论文最终可实现两个目的,即(1)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突显出“人海关系”这一理论命题;(2)在人海关系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人海关系内涵、性质、演化机制等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学界对相关研究的关注。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里,首先从理论、方法论、人地协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实证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及国外人地关系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然后对我国近几十年内的海洋人文地理研究取得的进展加以评述。主要回顾了海洋经济地理、海洋地缘政治和经济、海洋文化、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生态环境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里,提出人海关系和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并对相关内容做出解释和阐述。如人海关系概念内涵、研究的空间范围及内容、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特征、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分析原则等。 第三章主要从系统要素角度研究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组成要素、要素流情况,进而分析要素流对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相当于对人海关系系统内部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第四章研究我国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时空演化问题。把我国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演化在时间上分成原始时期、农业社会时期和现代三大时期。主要从我国沿海人类社会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这一角度分析人与海洋的相互作用的发展进程。并在上一章研究结果以及现代复杂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演化的规律。 第五章研究我国人海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和类型问题。分析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空间结构形成机制,提出我国目前的空间结构是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海洋经济区格局。之后,根据系统中要素特点,简要分析人海系统的地域类型。 第六章主要侧重从方法论角度来研究人海关系的协调发展。在简要阐释人海协调的内涵和系统特征后,着重探讨人海关系协调性的测度。包括一般通用型的协调度计算方法,侧重于经济-资源或经济-环境协调关系的测度方法,还有海域承载力方法,其实质也是对人海系统各子系统协调情况的度量。 最后做简要总结。
【关键词】:人海关系 地域系统 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9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3
- 一、人海关系地域系统问题的提出9-10
- 二、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1. 研究目的10
- 2. 研究意义10
- 三、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内容和方法10-11
- 1. 研究内容10-11
- 2. 研究方法11
- 四、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11-13
- 1. 创新点11-12
- 2. 不足之处12-13
- 第一章 人地关系与海洋人文地理研究回顾13-23
- 第一节 国内人地关系研究13-17
- 一、我国人地关系研究的历史演绎13
- 二、人地关系理论研究13-15
- 三、人地关系方法论研究15
- 四、人地关系协调研究15-16
- 五、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16
- 六、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实证研究16-17
- 第二节 国外人地关系研究17-19
- 一、人地观发展历程17-18
- 二、应用研究18
- 三、人地关系研究的技术方法18-19
- 第三节 我国海洋人文地理研究及与其相关的海洋研究19-23
- 一、海洋经济地理研究19-20
- 二、海洋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研究20
- 三、海洋文化研究20-21
- 四、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21-22
- 五、海洋生态环境研究22-23
- 第二章 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概述23-32
- 第一节 人海关系概念的提出23-24
- 第二节 人海关系概述24-26
- 一、对人海关系的基本理解24
- 二、人海关系研究的空间范围24-25
- 三、人海关系的研究内容25-26
- 第三节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内涵26-27
- 一、人海关系研究需要与区域结合26-27
- 二、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27
- 第四节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特征27-30
- 一、地域性27-28
- 二、复杂性28-29
- 三、开放性29
- 四、动态关联性29-30
- 五、脆弱性、恢复性、适应性和风险性30
- 第五节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分析原则30-32
- 一、全面性和主导性相结合30
- 二、还原论和整体论相结合30
- 三、时间维和空间维相结合30-31
- 四、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31-32
- 第三章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要素与结构32-45
- 第一节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要素组成32-37
- 一、基本概念32-33
- 二、海洋生态环境子系统组成要素分析33-35
- 三、人类社会经济子系统要素组成分析35-37
- 第二节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中的要素流分析37-43
- 一、对要素流的理解37-38
- 二、海洋自然环境系统的要素流分析38-41
- 三、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要素流分析41-43
- 第三节 海洋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经济及人海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43-45
- 一、海洋自然环境的支撑作用43-44
- 二、海洋自然环境对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制约44
- 三、人类社会活动对海洋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44-45
- 第四章 我国人海关系的时空演化及机制分析45-61
-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渔猎、采集和原始农业)的人海关系45-47
- 一、沿海先民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和利用45-46
- 二、先民制舟造船的能力46
- 三、海洋交通运输和海上航行46-47
- 第二节 农业社会时期的人海关系(先秦-清)47-52
- 一、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先秦-南北朝)48-49
- 二、封建社会中期(隋-元)49-50
- 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50-52
- 第三节 中国现代人海关系52-57
- 一、我国海洋开发产业化52-54
- 二、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环境破坏54-57
- 第四节 人海关系域系统的时空演化机制57-61
- 一、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时空演化的根本前提57-58
- 二、具有认知力和能动性的人是人海关系演化的导向因素58-59
- 三、技术进步与创新是人海关系演化的推动力59-60
- 四、海洋自然环境要素影响人海关系演化60
- 五、各种资源要素的开发是演化过程的系统表达60-61
- 第五章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与类型61-67
- 第一节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61-63
- 一、空间结构概念61
- 二、人海关系地域空间结构形成机制61-63
- 三、我国目前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空间结构总体格局63
- 第二节 人海关系地域类型63-67
- 一、海岸海洋陆域人海关系地域系统64
- 二、海岛人海关系地域系统64-65
- 三、少开发型的人海关系地域系统65
- 四、发展型人海系统65
- 五、衰退型人海系统65-67
- 第六章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优化与协调问题67-81
- 第一节 对“协调”的理解67-69
- 一、 “协调”的渊源67-68
- 二、协调与可持续发展68
- 三、当前人海关系协调研究的本质68-69
- 第二节 人海关系协调系统69-72
- 一、人海关系协调系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69
- 二、人海关系协调系统的特征69-70
- 三、协调人海关系的哲学原则70-71
- 四、优化协调人海关系的途径71-72
- 五、优化协调人海关系的原则与具体措施72
- 第三节 人海关系协调的测度72-81
- 一、协调度的一般测度方法72-75
- 二、人海关系协调的熵理论模型75-77
- 三、人海关系协调的另外两个视角77-81
- 结语81-83
- 参考文献83-90
- 致谢9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仁锋;;滩涂围垦土地利用方式演进的文化阐释及其对海洋型城市设计启示——以浙江省为例[J];创新;2012年06期
2 许照成;张t
本文编号:307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07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