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场所与景观比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08:24
  场所精神是空间的内在含义,也是唤醒人对空间感知与认同的本质。塑造空间的场所精神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通过对场所精神特质的塑造和表现,建筑根植于场地,延续历史,表现人文特征,承载人的行为,传承文化与记忆,为使用者提供功能空间的同时也形成精神的归宿。景观作为建筑空间的组成部分,因其具有的自然特性及历史特征的内涵,使其具有契合建筑与自然、连接建筑内、外部空间的独特能力,景观设计成为塑造场所精神的有效传达方式与积极营造手段。本文以场所及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性研究,阐述其整体性,挖掘景观的场所特征,以及场所空间中景观元素的布置及应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以景观构建建筑、场地、时间、行为四个场所要素的特征,从而得出体现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方法,在设计的多个步骤及过程中体现场所精神。最后通过成功的设计实例,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场所与景观比较性研究


风行一时却与本土文化相异的欧陆建筑风格(资料来源:互联网)

可识别性,广谱,互联网,资料来源


图1.1缺乏可识别性的广谱城市(资料来源:互联网)城市鲜明的特色与可识别性逐渐消失,造成了区分彼此的标志特征逐渐减少。对城市及建筑精神特质的漠视,致使民众对本土建筑的感受力和分辨力逐步退化麻木,取而代之的是对异域文化、古典景观等的追捧、认同,形成了审美与认同的错位。人们对地域特色文化形成了畸形的感知和认同,随之而来的结果既是城市建筑、景观在设计及兴建的过程中贪大求怪,异域风起。3.3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对场所精神的忽视,造成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视觉效果的盲目追求,无视地域特征、破坏环境资源、浪费自然资源,由地方到全球的加剧了生态危机。城市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随心所欲的开发和资源消耗使而从依存转向对立,

埃及,阿拉伯人,公元,互联网


埃及吉萨金字塔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蒙太奇[J]. 陆邵明,王伯伟.  世界建筑. 2005(07)
[2]“场所精神”的延续——析历史建筑空间的再生[J]. 刘琮晓,林瑶.  中外建筑. 2003(03)
[3]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J]. 王向荣,林箐.  世界建筑. 2002(07)
[4]人类和自然共生的舞台——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的设计作品[J]. 王向荣,张晋石.  中国园林. 2002(03)
[5]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J]. 王向荣.  中国园林. 2001(02)
[6]美国现代主义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克雷及其作品[J]. 林箐.  中国园林. 2000(02)



本文编号:3220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220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c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