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12:44
西南山地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无论从城市规划,还是社会、文化等角度看,都表现出一种令人着迷的复杂性特征。它的形成与孕育城市的山地环境,以及在西南地域延绵了几千年的人类聚居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这种复杂性不单是一种需要被理解的现象,它所涵盖方方面面的问题更是城市规划,无论是理论研究、工程实践还是城市建设与管理都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因此,解析这种特质对于推动山地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建设美好山地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像任何具有生命体征的系统一样,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这一“人工生命”系统在传统老三论的研究体系剖析下,人们可以追寻到一些空间结构、空间形态的规律性,但却无法显现出其演化过程中的生命本质。令人欣喜的是,在工具理性的余光尚未散尽,建立在复杂系统理论认知上的城市空间研究已开始展现出其稚气但极具未来的力量。因而,以复杂系统理论来解析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复杂性,并探寻隐藏在其背后规律的渴望构成了论文研究最初的动机。任何一个研究都必须通过某一核心问题来展开它自身,而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问题就是其复杂性以及表现出的复杂问题。论文即在紧紧把握这一核心脉络的基础上,以复杂系统理论思想展开...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公民社会的建立使得公共意识逐渐觉醒Fig1.1Thegradualawakeningofpublicconsciousnessisbasedontheestablishmentofcivilsociety
城逐中的部以推动区域统筹发展。1997 年国家在西南设立首个内上就已经传达了国家加快西南地区建设这一重要信息国家推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多重使命。西南地区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并且由于历史态势。近年来国家布局西南,以点带面的发展战略意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做出“314”总体部署,提出要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的短短几年内时间,支持重庆发展的一系列的国家战月,重庆被正式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区首个内陆保税港区获批在重庆设立,全国首家农村图 1.2 横跨四川、云南两省的爱辉—腾冲线Fig 1.2 The road between Aihui and Tengchong stretchedacross Sichuan and Yunnan(整理自[EB/01]. http://www.comgeo.net/archives/456 )
图 1.3 以川渝为代表的西南地域正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Fig 1.3 Sichuan and Chongq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uthwest area, are facing a great developmentopportunity in history(图 a1985-2007 直辖市 GDP 增速对比,图 b 国家发展战略阶段演进,自制)显然,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国家战略布局的政策扶持与飞速增长的经济形成的合力,将共同推动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迅猛发展。但同时,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也必须面对复杂多样的地域条件背景,薄弱的历史发展积淀,与沿海城市巨大的差距这一客观现实。这种困境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时刻警醒着我们,如果不能认同这种客观现实,不能深刻理解这背后复杂的内因,那么在城市建设中也就不能积极发挥规划的组织调控作用,所可能造成的诸多公共空间问题以及对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势必也会更为严重,甚至这一阶段的城市化过程将直接演变成为西南山地城市人居环境恶化的一种结果。因而,如何借力于政策倾斜及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把握历史机遇,建设富有西南山地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是这一时代给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提出的重大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J]. 刘慧,樊杰,王传胜. 地理研究. 2008(06)
[2]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 侯合银. 系统科学学报. 2008(04)
[3]评“向权力讲述真理”——兼论中国城市规划行业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J]. 郑国. 城市发展研究. 2008(04)
[4]西方视角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J]. 杨震,徐苗. 国际城市规划. 2008(04)
[5]我国西南山地城市规划适应性理论研究的一些思考[J]. 赵万民. 南方建筑. 2008(04)
[6]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 张凤太,苏维词,赵卫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03)
[7]公交设施建设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J]. 李军,张亚薇. 城市规划. 2008(06)
[8]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以深圳为例[J]. 杨晓春,司马晓,洪涛. 规划师. 2008(06)
[9]转型期社区公共设施建设问题浅析[J]. 徐瑾. 山西建筑. 2008(16)
[10]城市空间形态成因机制解释的概念框架建构[J]. 栾峰,王忆云. 城市规划. 2008(05)
博士论文
[1]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 付磊.同济大学 2008
[2]1990年代以来苏州城市空间发展[D]. 朱东风.东南大学 2006
[3]快速城市化时期浙江沿海城市空间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 沈磊.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公共生活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 邹涛.同济大学 2008
[2]杭州运河两岸开放空间公共性研究[D]. 侯青.同济大学 2006
[3]城市空间的失范现象初探[D]. 黄勇.重庆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53521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公民社会的建立使得公共意识逐渐觉醒Fig1.1Thegradualawakeningofpublicconsciousnessisbasedontheestablishmentofcivilsociety
城逐中的部以推动区域统筹发展。1997 年国家在西南设立首个内上就已经传达了国家加快西南地区建设这一重要信息国家推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多重使命。西南地区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并且由于历史态势。近年来国家布局西南,以点带面的发展战略意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做出“314”总体部署,提出要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的短短几年内时间,支持重庆发展的一系列的国家战月,重庆被正式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区首个内陆保税港区获批在重庆设立,全国首家农村图 1.2 横跨四川、云南两省的爱辉—腾冲线Fig 1.2 The road between Aihui and Tengchong stretchedacross Sichuan and Yunnan(整理自[EB/01]. http://www.comgeo.net/archives/456 )
图 1.3 以川渝为代表的西南地域正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Fig 1.3 Sichuan and Chongq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uthwest area, are facing a great developmentopportunity in history(图 a1985-2007 直辖市 GDP 增速对比,图 b 国家发展战略阶段演进,自制)显然,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国家战略布局的政策扶持与飞速增长的经济形成的合力,将共同推动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迅猛发展。但同时,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也必须面对复杂多样的地域条件背景,薄弱的历史发展积淀,与沿海城市巨大的差距这一客观现实。这种困境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时刻警醒着我们,如果不能认同这种客观现实,不能深刻理解这背后复杂的内因,那么在城市建设中也就不能积极发挥规划的组织调控作用,所可能造成的诸多公共空间问题以及对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势必也会更为严重,甚至这一阶段的城市化过程将直接演变成为西南山地城市人居环境恶化的一种结果。因而,如何借力于政策倾斜及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把握历史机遇,建设富有西南山地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是这一时代给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提出的重大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J]. 刘慧,樊杰,王传胜. 地理研究. 2008(06)
[2]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 侯合银. 系统科学学报. 2008(04)
[3]评“向权力讲述真理”——兼论中国城市规划行业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J]. 郑国. 城市发展研究. 2008(04)
[4]西方视角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J]. 杨震,徐苗. 国际城市规划. 2008(04)
[5]我国西南山地城市规划适应性理论研究的一些思考[J]. 赵万民. 南方建筑. 2008(04)
[6]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 张凤太,苏维词,赵卫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03)
[7]公交设施建设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J]. 李军,张亚薇. 城市规划. 2008(06)
[8]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以深圳为例[J]. 杨晓春,司马晓,洪涛. 规划师. 2008(06)
[9]转型期社区公共设施建设问题浅析[J]. 徐瑾. 山西建筑. 2008(16)
[10]城市空间形态成因机制解释的概念框架建构[J]. 栾峰,王忆云. 城市规划. 2008(05)
博士论文
[1]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 付磊.同济大学 2008
[2]1990年代以来苏州城市空间发展[D]. 朱东风.东南大学 2006
[3]快速城市化时期浙江沿海城市空间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 沈磊.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公共生活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 邹涛.同济大学 2008
[2]杭州运河两岸开放空间公共性研究[D]. 侯青.同济大学 2006
[3]城市空间的失范现象初探[D]. 黄勇.重庆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53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535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