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宁陵县聚落空间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15:0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无论是从粮食种植、种植业内部商品化、农业内部商品化还是到乡村经济商品化,社会经济变迁始终是乡村空间系统演变的动力,而聚落则是乡村空间系统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乡村聚落作为农村人口聚居的载体,是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原农区是聚落集中分布的区域,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聚落总体呈现出面积增大、数量减少、形状趋于规则,但城乡聚落规模差异较大、聚落空间分布聚集程度较低问题还较为突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完善城乡布局结构”、“优化乡村发展布局”,这亟需重视平原农区聚落空间格局研究。对平原农区聚落空间格局分析,对于聚落实现有机、和谐、健康的发展和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河南省豫东平原地区宁陵县为研究区,基于人地关系理论、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利用2016年遥感影像数据、行政区划图、统计数据、实地调研数据等进行研究,首先,对2016年全县14个...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2.1 聚落与乡村聚落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国外研究发展阶段
        2.2.2 国外研究进展
        2.2.3 国内研究发展阶段
        2.2.4 国内研究进展
    2.3 研究述评
3 相关理论基础
    3.1 人地关系理论
    3.2 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
    3.3 公共产品理论
    3.4 空间结构理论
        3.4.1 增长极、核心-边缘理论
        3.4.2 点-轴理论
4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4.1 研究区概况
        4.1.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4.1.2 社会经济情况
        4.1.3 行政区划
        4.1.4 选取依据
    4.2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4.2.1 数据来源
        4.2.2 空间及社会经济数据处理
    4.3 分析方法
        4.3.1 景观格局指数
        4.3.2 聚落规模分布的分形模型
        4.3.3 离散度(DCI)模型
        4.3.4 主成分分析法
        4.3.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5 宁陵县聚落空间格局
    5.1 聚落规模和密度分布特征
    5.2 沿道路、沿河流的聚落空间分布特征
        5.2.1 聚落沿道路的分布特征
        5.2.2 聚落沿河流的分布特征
    5.3 聚落环经济中心的分布特征
        5.3.1 聚落环乡镇经济中心的分布特征
        5.3.2 聚落环集市小经济中心的分布特征
    5.4 聚落斑块离散度空间分布特征
    5.5 聚落规模等级及分形模型
6 聚落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基于村域尺度的聚落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6.1.1 聚落规模的主成分分析
        6.1.2 基于村域尺度的聚落规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2 基于乡镇尺度的聚落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6.2.1 指标模型构建
        6.2.2 基于乡镇尺度的聚落规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7 村庄聚落体系空间布局研究
    7.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指标量化及评价研究方法
    7.3 宁陵县村庄布局结构
        7.3.1 村庄发展潜力结果评价
        7.3.2 村庄评价结果分等定级
8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村庄整体调查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区县域聚落演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豫西山地嵩县为例[J]. 段小薇,李小建.  地理研究. 2018(12)
[2]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J]. 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  地理学报. 2018(10)
[3]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路径研究——俱乐部理论的视角[J]. 方师乐,卫龙宝,史新杰.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9)
[4]中国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方法述评[J]. 李扬,汤青.  地理研究. 2018(08)
[5]乡村重构的理论认知[J]. 龙花楼,屠爽爽.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5)
[6]乡村空间辨析[J]. 李红波,胡晓亮,张小林,李智,袁源.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5)
[7]乡村聚落变化及发展型式展望[J]. 李小建,杨慧敏.  经济地理. 2017(12)
[8]豫东平原聚落景观格局变化[J]. 杨慧敏,娄帆,李小建,白燕飞.  生态学报. 2017(16)
[9]基于引力模型的迁村并点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J]. 何鑫茹,胡业翠,吕小龙.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02)
[10]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J]. 刘彦随,严镔,王艳飞.  经济地理. 2016(07)

博士论文
[1]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聚落空间演化研究[D]. 海贝贝.河南大学 2014
[2]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聚落发展及其优化研究[D]. 惠怡安.西北大学 2010
[3]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D]. 陈晓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8
[4]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 郭晓东.兰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当代乡村聚落布点研究[D]. 姚尚远.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12
[2]转型期传统农区农户借贷行为研究[D]. 邱书钦.广西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53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53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9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