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美丽乡村建设与山地乡村聚落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以重庆凤来乡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4 08:43
  本文基于当前国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力发展以及乡村旅游兴起的背景平台,文章则从乡村聚落的角度,研究了山地乡村聚落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互融合机制。文章首先对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聚落旅游做了深入理论分析,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评价。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聚落旅游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样乡村聚落旅游对美丽乡村建设在环境、资源、管理、设施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二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发展作用力。其次为了验证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之间协同发展作用力是否真实存在,文章选取山地重庆市武隆县凤来乡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考察与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凤来乡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的协同发展情况做了了解。文章根据所得信息对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聚落旅游的协同发展做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让专家和当地居民打分评价,将所得数据利用熵值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得出了凤来乡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之间协同发展作用力得分,其中,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聚落旅游在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设施、旅游经济、旅游管理5方面有着不同的推动作用力,而乡村聚落旅游...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2 探究互动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3.3 推进二者一体化发展,具有特殊的示范作用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综述
        1.5.1 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综述
        1.5.2 乡村聚落的研究综述
    1.6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分析
    2.1 美丽乡村建设概念
        2.1.1 美丽乡村建设概念分析
        2.1.2 美丽乡村背景分析
        2.1.3 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研究
    2.2 乡村聚落概念分析
        2.2.1 乡村聚落概念分析
        2.2.2 乡村聚落实践研究
3 山地乡村聚落旅游发展研究
    3.1 山地聚落的特征研究
        3.1.1 山地聚落形成原因
        3.1.2 聚落分布规律
        3.1.3 山地聚落的资源特征分析
        3.1.4 山地聚落的选址类型
        3.1.5 山地聚落的文化特征
    3.2 乡村聚落旅游概念与前景分析
        3.2.1 乡村聚落旅游概念分析
        3.2.2 乡村聚落旅游转型的有利条件
        3.2.3 乡村聚落旅游的发展前景
    3.3 山地乡村聚落旅游概念与类型分析
        3.3.1 山地乡村聚落旅游概念分析
        3.3.2 山地乡村聚落旅游类型
    3.4 重庆山地乡村聚落旅游发展背景与评价
        3.4.1 重庆山地乡村聚落旅游发展背景
        3.4.2 重庆山地聚落旅游资源概述
        3.4.3 重庆山地乡村聚落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3.5 重庆山地乡村聚落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3.5.1 区位条件良好
        3.5.2 客源市场广阔
        3.5.3 政策引导
        3.5.4 城市经济发展
        3.5.5 节假日的调整
4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的协同发展关系分析
    4.1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的关联模式
        4.1.1 成员模式
        4.1.2 互动模式
        4.1.3 协同模式
    4.2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的协同发展作用
        4.2.1 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聚落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4.2.2 乡村聚落旅游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4.3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协同发展模型研究
        4.3.1 机遇互动
        4.3.2 资源配置互动
        4.3.3 发展效率互动
        4.3.4 二者协同发展模型
5 美丽乡村建设与山地乡村聚落旅游协同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5.1 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聚落旅游的影响指标
    5.2 乡村聚落旅游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影响指标
    5.3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的协同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6 案例研究
    6.1 以重庆市武隆县凤来乡为研究对象
        6.1.1 区域分析
        6.1.2 经济发展
        6.1.3 特色产业
        6.1.4 美丽乡村建设进展
        6.1.5 乡村聚落旅游发展
    6.2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协同发展评价标体系构建
        6.2.1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协同发展评价指标的选择
        6.2.2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相互贡献指标权重的确定
    6.3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相互贡献评价分析
        6.3.1 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聚落旅游的作用评价分析
        6.3.2 乡村聚落旅游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评价分析
        6.3.3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聚落旅游相互作用评价分析
        6.3.4 结论分析
7 结束语及研究展望
    7.1 结语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附录 B:凤来乡问卷调查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J]. 陈秋红,于法稳.  学习与实践. 2014(06)
[2]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 王卫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3]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 吴理财,吴孔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4]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J]. 柳兰芳.  理论月刊. 2013(09)
[5]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J]. 和沁.  经济问题探索. 2013(09)
[6]与天相调 让地生美——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述评[J]. 魏玉栋.  农村工作通讯. 2013(17)
[7]提升农村生态环境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J]. 王永林.  江苏农村经济. 2013(08)
[8]浙江衢州市衢江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探讨[J]. 朱莹,王伟光,陈斯斯,张依姗.  规划师. 2013(08)
[9]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J]. 胡静林.  中国财政. 2013(13)
[10]国外乡村发展经验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探析[J]. 黄杉,武前波,潘聪林.  华中建筑. 2013(05)

博士论文
[1]湖南农村聚居模式的演变趋势及调控研究[D]. 彭鹏.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 郭晓东.兰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重庆市都市圈新农村聚落景观研究[D]. 刘东涛.西南大学 2013
[2]渝东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 牛斌惠.西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59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59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6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