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重镇形成的文化生态 ——以明代黄州府为考察中心
发布时间:2021-08-24 14:23
湖北文化发展有三大重镇:春秋战国时期的荆州;东汉三国时期的襄阳;明代的黄州府。明代黄州府的人口数、进士人数、书院数以及《湖北艺文志》及其《补遗》中的著作人数等均居湖北省首位。明代黄州府教育发达,文化勃兴,人才蔚起,一流大师云集,四大名著巧结鄂东缘,思想学术领一时之风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与李贽在黄安、麻城的惊世骇俗之论是明代科技与人文的双子星座,黄州府成为湖北的人文重镇。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代黄州府人文鼎盛是建立在县域文化发达的基础上,特别是北部的麻城,南部的蕲州,中部的黄冈。明代鄂东地域形成了三大文化圈:一是北部的黄安—麻城,二是中部的黄冈—蕲水,三是南部的蕲春—黄梅—广济;鄂东地域形成了四大文化中心:科举的中心,进步哲学的中心,进步文学的中心,医药学的中心。这种人文气象的形成是地缘政治、历史积淀、经济发展、教育以及结社讲学之风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黄州地域文化有一个兴起、发展、繁荣、消亡(再生)的过程,明代的黄州文化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繁荣期,具有生命的张力,虽然,清代黄州文化仍然在湖北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已经僵化,而清末民国是东西文化激荡,是传统向现代的转换期。黄州府并非湖北的中...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一) 主要问题
(二) 现实意义
二、学术研究回顾
(一) 有关区域文化史与民俗文化研究
(二) 有关文化重心(中心)形成的原因研究
(三) 有关明代黄州文化研究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思路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明代黄州府成为湖北人文重镇的外部条件研究
一、湖广的发展大势己进入“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的时代”,黄州府获得区位优势
(一) 商代南土的政治军事中心:黄陂盘龙城
(二) 全楚之中:荆州
(三) 天下之腰膂:襄阳
(四) 湖广行省的中心:武昌
二、“蕲黄合一”有利于鄂东地域的统一和内部交流,促进了鄂东社会的整体发展
三、汉口的兴盛,带动黄州外销型农业的发展
四、移民与黄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 三苗与鄂东
(二) 扬越、楚人与鄂东
(三)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五水蛮”与鄂东
(四) 宋元明时期江西湖民与鄂东
五、“湖广熟,天下足”与湖北及黄州府经济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明代黄州府何以成为湖北的科举中心——以麻城为考察对象
一、明代黄州府科举兴盛概况
二、科举兴盛的文化生态——以明代麻城为考察中心
(一) 科举与社会流动的实证研究——以明代麻城为个案
(二) 明代麻城科举兴盛的文化生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明代黄州府何以成为进步哲学的中心
一、李贽哲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二、黄州是王学的重镇,学术空气浓厚
(一) 李贽与耿定理——李贽来黄州之前的思想与归隐黄安的原因研究
(二) 在自由与独立之间——李贽哲学思想形成的经济考察
(三) 锋锐益盛,光芒愈炽——李贽与耿定向的论战过程
(四) 李贽与梅澹然——论李贽的启蒙主义的女性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代黄州府诗文创作繁荣及诗文风格形成的原因探究
一、明代黄州府诗文创作整体概述
二、明代黄州府作家个案研究
(一) 有真我然后有真诗——士大夫诗文研究
(二) 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闺妇诗文研究
(三) 民间自有真诗在——歌妓呼文如的情诗
三、黄州楚风兴盛的原因探究
(一) 文化积淀是黄州楚风兴盛的基础
(二) 文人学者结社讲学之风促进了黄州楚风兴盛
(三) 李贽的“识、才、胆”点燃了黄州人的文学创造之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明代黄州何以成为湖北医药学的中心
一、黄州:名医荟萃地医药文明乡
二、从医药中心到医药学中心——医圣李时珍、万全的杰出贡献
(一) 北斗以南一人——李时珍的学术思想与科学成就
(二) 儿科医学大家——万全
三、黄州医药学中心形成的的文化生态——以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为考察中心
(一) “地齐”——黄州医药中心形成的地理环境
(二) “政俗”——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社会历史条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明代诗歌研究综论[J]. 左东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2]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 罗宗强. 文学遗产. 2012(05)
[3]论李贽的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J]. 左东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4]近30年来明代藩府与文学研究述略[J]. 周榆华. 南昌高专学报. 2012(01)
[5]广东地名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及景观特征分析[J]. 王彬,黄秀莲,司徒尚纪. 人文地理. 2012(01)
[6]基层写作:明清地域性文学社团考察[J]. 罗时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7]孔子“周游”与“问津”的考辨[J]. 韦志成. 学习与实践. 2012(01)
[8]鄂东文化的人类学考察[J]. 刘礼堂,方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1)
[9]万密斋学术思想特色探析[J]. 文颖娟,潘桂娟. 中医杂志. 2011(24)
[10]考古揭示盘龙城为商王南土行都[J]. 程涛平. 学习与实践. 2011(10)
博士论文
[1]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 冯明.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 笪浩波.华中师范大学 2009
[3]明清湖北书院研究[D]. 蔡志荣.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医学地域化[D]. 冯丽梅.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明朝文官俸禄探析[D]. 万琪.苏州大学 2011
[2]鄂东楚文化的历史进程与特征[D]. 朱继平.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60155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一) 主要问题
(二) 现实意义
二、学术研究回顾
(一) 有关区域文化史与民俗文化研究
(二) 有关文化重心(中心)形成的原因研究
(三) 有关明代黄州文化研究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思路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明代黄州府成为湖北人文重镇的外部条件研究
一、湖广的发展大势己进入“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的时代”,黄州府获得区位优势
(一) 商代南土的政治军事中心:黄陂盘龙城
(二) 全楚之中:荆州
(三) 天下之腰膂:襄阳
(四) 湖广行省的中心:武昌
二、“蕲黄合一”有利于鄂东地域的统一和内部交流,促进了鄂东社会的整体发展
三、汉口的兴盛,带动黄州外销型农业的发展
四、移民与黄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 三苗与鄂东
(二) 扬越、楚人与鄂东
(三)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五水蛮”与鄂东
(四) 宋元明时期江西湖民与鄂东
五、“湖广熟,天下足”与湖北及黄州府经济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明代黄州府何以成为湖北的科举中心——以麻城为考察对象
一、明代黄州府科举兴盛概况
二、科举兴盛的文化生态——以明代麻城为考察中心
(一) 科举与社会流动的实证研究——以明代麻城为个案
(二) 明代麻城科举兴盛的文化生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明代黄州府何以成为进步哲学的中心
一、李贽哲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二、黄州是王学的重镇,学术空气浓厚
(一) 李贽与耿定理——李贽来黄州之前的思想与归隐黄安的原因研究
(二) 在自由与独立之间——李贽哲学思想形成的经济考察
(三) 锋锐益盛,光芒愈炽——李贽与耿定向的论战过程
(四) 李贽与梅澹然——论李贽的启蒙主义的女性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代黄州府诗文创作繁荣及诗文风格形成的原因探究
一、明代黄州府诗文创作整体概述
二、明代黄州府作家个案研究
(一) 有真我然后有真诗——士大夫诗文研究
(二) 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闺妇诗文研究
(三) 民间自有真诗在——歌妓呼文如的情诗
三、黄州楚风兴盛的原因探究
(一) 文化积淀是黄州楚风兴盛的基础
(二) 文人学者结社讲学之风促进了黄州楚风兴盛
(三) 李贽的“识、才、胆”点燃了黄州人的文学创造之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明代黄州何以成为湖北医药学的中心
一、黄州:名医荟萃地医药文明乡
二、从医药中心到医药学中心——医圣李时珍、万全的杰出贡献
(一) 北斗以南一人——李时珍的学术思想与科学成就
(二) 儿科医学大家——万全
三、黄州医药学中心形成的的文化生态——以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为考察中心
(一) “地齐”——黄州医药中心形成的地理环境
(二) “政俗”——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社会历史条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明代诗歌研究综论[J]. 左东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2]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 罗宗强. 文学遗产. 2012(05)
[3]论李贽的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J]. 左东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4]近30年来明代藩府与文学研究述略[J]. 周榆华. 南昌高专学报. 2012(01)
[5]广东地名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及景观特征分析[J]. 王彬,黄秀莲,司徒尚纪. 人文地理. 2012(01)
[6]基层写作:明清地域性文学社团考察[J]. 罗时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7]孔子“周游”与“问津”的考辨[J]. 韦志成. 学习与实践. 2012(01)
[8]鄂东文化的人类学考察[J]. 刘礼堂,方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1)
[9]万密斋学术思想特色探析[J]. 文颖娟,潘桂娟. 中医杂志. 2011(24)
[10]考古揭示盘龙城为商王南土行都[J]. 程涛平. 学习与实践. 2011(10)
博士论文
[1]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 冯明.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 笪浩波.华中师范大学 2009
[3]明清湖北书院研究[D]. 蔡志荣.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医学地域化[D]. 冯丽梅.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明朝文官俸禄探析[D]. 万琪.苏州大学 2011
[2]鄂东楚文化的历史进程与特征[D]. 朱继平.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60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36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