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聚落景观的场所性诠释——以巴渝沿江场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4-05-12 22:46
乡土聚落景观是乡村、乡镇范围内包含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审美倾向的地域性文化景观。现存的巴渝沿江场镇作为乡土聚落景观的空间载体,记载了不同时期乡土聚落环境的演替过程,是巴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地域性生存方式和民俗民风的集中体现。目前,三峡库区的成库和快速城镇化使巴渝沿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巨变。除了极少的场镇和具有文物价值的乡土建筑得以迁建和保护,绝大多数乡土景观或是沉入水底、或是破败不堪,巴渝沿江场镇的乡土景观普遍呈现出空间衰败、价值失落的破碎化和断层化倾向。有鉴于此,论文以空间和体验结合的场所理论为框架,采用现象学、符号学、类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基于乡土社会中“内在者”可意象的生存模式,将巴渝沿江场镇的乡土景观分为市井生活景观、生产劳动景观、精神信仰景观和乡土名胜景观四类。进而从“在地性”的自然系统和“在场性”的文化系统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巴渝沿江场镇乡土景观的场所语境,涉及气候、地形地貌、集体记忆、社会层界、民俗风情等文化地理背景的时空格局演变。在对巴渝沿江场镇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与文献梳理之后,论文认为乡土景观的场所性应由特定的空间环境和主体体验来...
【文章页数】:2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72006
【文章页数】:2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本文基于活态视角主要关注点(自制)
研究地域:一般性理论结论推导,一般情况下有两种论证思路,一种是只要可以用来佐证论点的论据都可以拿来使用,比如《景观象征论》《景观体验论》等。另一种思路是选取某一具体地域或种类进行一般性结论的推导。比如《乡土聚落景观的场所性诠释——以巴渝沿江场镇为例》《传统村落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1-1全文研究聚焦(自制)
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非遗类乡土景观,所谓的非遗类乡土景观就是关注非遗可感知的全过程,也就是被民众可视、可闻、可尝、可嗅可触、可参与的可感知层面,具体包括实践、表演、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工具、材料、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一种对物、事与意景观三元素的整体关注。而这些呈现出来的可....
图4-2房子正面和房子的侧面图
59图4-2房子正面和房子的侧面图综上,可以看出下楞村发展旅游业有明显指向目标:以和谐为基础,构建人类旅游的艺术。“促进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由追求物的富足,转向追求精神的充实、心灵的安顿和人生境界的升华。”①这正是当前下楞村村民建构“乐居”的绿色人文环境以及当地人通过村落传统....
本文编号:397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97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