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地缘经济时空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全球商品贸易视角

发布时间:2024-05-19 20:30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竞争与合作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国家行为的基本准则与模式,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渗透、相互竞争制约成为国家政治关系的“稳定器”,推动着地缘政治在内容和形式上从以安全为主的高政治向以经济为主的低政治转变。地缘政治时代的冲突逻辑逐步让位于地缘经济时代的竞争逻辑,地缘经济关系成为国家关系的主轴。利用地缘经济的渗透效应,实现国际事务话语权与控制权成为国家主要地缘战略之一。在地缘经济转向的背景下,生产专业化与国际分工打破了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地域限制,全球地域系统出现重构,空间边界逐渐削弱,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关系呈现多层次、多主体交织融合的网络化特征,地缘经济关系复杂性日渐增强。现有地缘经济研究主要基于国际关系学和经济学理论,重点关注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学科关系,聚焦不同国家地缘经济政策与战略,分析大国间地缘经济关系,描述不同区域地缘经济现象与规律。地缘经济是以位置邻近、空间相连的地域单元为研究基础,探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结构、政治关系等要素对国家经济关系的传导机制。然而,当前地缘经济研究往往脱离空间这一重要载体,忽视空间变量对国家间地缘经济关系的影响。一方面国际关系学对空间问题...

【文章页数】:2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聚焦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缘经济研究的文献梳理
    2.1 地缘经济研究的图谱分析
        2.1.1 国外地缘经济研究的图谱演化
        2.1.2 国内地缘经济研究的图谱演化
    2.2 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关系
        2.2.1 地缘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
        2.2.2 市场机制替代了领土控制
        2.2.3 地缘政治仍是其最终目标
    2.3 研究范畴与研究范式的探讨
        2.3.1 地缘经济的空间关系研究
        2.3.2 地缘经济的贸易关系研究
        2.3.3 地缘经济的国家权力研究
    2.4 研究视角和研究区域的划分
        2.4.1 战略资源的控制
        2.4.2 世界市场的渗透
        2.4.3 金融霸权的争夺
        2.4.4 研究区域的差异
    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章 地缘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核心概念界定
        3.1.1 地缘关系
        3.1.2 地缘经济
        3.1.3 地缘经济系统
        3.1.4 地缘经济组团
    3.2 地缘经济理论渊源与变迁
        3.2.1 诞生背景
        3.2.2 派系划分
        3.2.3 发展态势
    3.3 地缘经济相关理论解析
        3.3.1 地缘政治理论
        3.3.2 国家利益理论
        3.3.3 世界体系理论
        3.3.4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3.3.5 国际分工理论
    3.4 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
        3.4.1 经典区位理论
        3.4.2 增长极理论
        3.4.3 核心-边缘理论
        3.4.4 空间网络结构理论
    3.5 复杂网络理论溯源与应用
        3.5.1 发展脉络
        3.5.2 研究内容
        3.5.3 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3.5.4 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应用
    3.6 相关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第四章 地缘经济的发展脉络与空间格局
    4.1 区域贸易集团的发展脉络
        4.1.1 萌芽阶段
        4.1.2 发展阶段
        4.1.3 成熟阶段
    4.2 商品贸易总额的时空格局
        4.2.1 时序变化
        4.2.2 空间演化
    4.3 商品贸易结构的空间格局
        4.3.1 不同商品类别进出口
        4.3.2 不同商品类别比较优势
        4.3.3 不同密集度产品类型比较优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依赖性
    5.1 空间模式测度
        5.1.1 数据来源
        5.1.2 研究方法
        5.1.3 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总体空间模式
        5.1.4 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局部空间模式
    5.2 空间逻辑构建:国际分工、空间依赖与政治效应
        5.2.1 地缘经济空间依赖性的内涵
        5.2.2 国家要素禀赋推动国际分工
        5.2.3 国际分工要求邻近国家合作
        5.2.4 邻近国家合作推动区域集团化
        5.2.5 地缘经济是存在地缘政治效应的区域集团
    5.3 空间模型修正:空间误差混合模型的构建
        5.3.1 空间面板误差混合模型
        5.3.2 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5.3.3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5.4 空间依赖性的结果分析
        5.4.1 单位根检验
        5.4.2 协整检验
        5.4.3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缘经济关系网络的系统复杂性
    6.1 网络组团的演化
        6.1.1 研究方法
        6.1.2 地缘经济组团划分的结果比较
        6.1.3 地缘经济组团划分的结果检验
        6.1.4 地缘经济组团的演化规律
    6.2 拓扑结构的演化
        6.2.1 研究方法
        6.2.2 全局尺度的地缘经济关系网络结构
        6.2.3 中观尺度的地缘经济关系网络结构
    6.3 属性特征的演化
        6.3.1 研究方法
        6.3.2 地缘经济关系网络的集聚性
        6.3.3 地缘经济关系网络的小世界性
        6.3.4 地缘经济关系网络的无标度性
        6.3.5 地缘经济关系网络的同配性与异配性
    6.4 等级结构的演化
        6.4.1 研究方法
        6.4.2 不同类型中心性的相关性
        6.4.3 不同类型中心性的空间格局
        6.4.4 国家功能类型的空间格局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地缘经济关系网络形成的动力机制
    7.1 理论构建
        7.1.1 网络的局部建构过程
        7.1.2 地缘属性的交互过程
        7.1.3 国际环境的作用过程
    7.2 模型选择
        7.2.1 ERGM分析方法
        7.2.2 模型构建
        7.2.3 数据描述
    7.3 结果分析
        7.3.1 网络的局部结构效应
        7.3.2 国家的选择偏好
        7.3.3 国家的集散效应
        7.3.4 外生网络驱动力
    7.4 定性总结
        7.4.1 竞争与合作循环交替
        7.4.2 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7.4.3 合作型地缘经济关系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研究结论
        8.1.1 贸易协定是制度基础,贸易关系是重要表现
        8.1.2 地缘经济联系强度遵循高度的空间依赖性
        8.1.3 地缘经济关系网络呈现拓扑连接的复杂系统
        8.1.4 “局部结构-地缘属性-外生环境”非线性作用于地缘经济关系形成
    8.2 中国制定地缘经济战略的方向
        8.2.1 层次化地部署地缘经济资源
        8.2.2 差异化地制定地缘经济政策
        8.2.3 有效激发地缘经济杠杆效应
    8.3 论文特色与创新
        8.3.1 建构了地缘经济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框架
        8.3.2 挖掘了地缘经济的空间模式和空间逻辑
        8.3.3 归纳了地缘经济系统的网络化与复杂化
        8.3.4 解析了地缘经济关系网络的动力机制
        8.3.5 总结了地缘经济时空演化的深层机理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8.4.1 研究数据有待补充完善
        8.4.2 研究方法有待改进拓展
        8.4.3 研究尺度进一步多元化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978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978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8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