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至明清时期延安城市历史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1 10:05
历史城市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研究历史时期的城市轨迹是认识今天城市发展状况的基础。延安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自战国建城始,经历了汉、晋、南北朝、隋唐、明清发展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延安城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尤其是唐宋时期延安作为边陲重地,是游牧民族与汉民族反复争夺之地,关系到历代王朝的生死存亡。为此,对其加以研究就更加彰显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再者,就目前的研究角度来看,从历史地理学这一角度对延安城市加以研究的几乎是空白;就研究的内容而言,对延安城市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生态环境等方面;就研究的时段而言,主要集中在近现代的研究上。鉴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本文选取隋唐至明清这一历史阶段,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延安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一方面希望通过这一研究来填补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延安城市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通过研究隋唐至明清延安城市的发展演变情况,为今后延安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发挥有用于世的作用。 具体而言,文章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做阐述: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取这一课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选题的缘由
2、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有关历史城市地理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2、有关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专著
3、关于历史城市地理研究论文
4、有关延安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肤施县兴建的历史地理基础
第一节 自然地理状况
一、地质构造
二、地貌状况
第二节 人文社会环境
一、早期人类的活动为城市的兴建提供了可能
二、相对便利的交通是城市兴建的关键因素
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四、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城市的重建提供了保障
第三节 肤施县选址的评价
一、延河为城市的兴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二、宏观与微观的地貌状况成为城市兴建的关键因素
三、相对便利的交通成为城市兴建的重要因素
四、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地位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第二章 隋唐至明清时期延安城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延安城市的建制沿革
第二节 延安城的发展演变
一、肤施县城的兴建
二、府城的兴建
第三章 延安城市内部空间的布局及其特征
第一节 官衙文教的分布及其特征
一、官衙机构的设置与分布
二、延安城内教育机构的设置与分布
第二节 寺庙、祠祀、观坛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一、明代延安城寺庙、祠祀、观坛的分布概况
二、清代代延安城寺庙、祠祀、观坛的分布概况
1、延安府祠祀的寺庙、祠祀、观坛
2、肤施县祠祀的寺庙、祠祀、观坛
三、设置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延安城内街道与居民区的布局
一、延安城内街道的布局
二、延安城内居住区的布局
第四章 延安宝塔的创建及特色
第一节 延安宝塔的建筑年代
第二节 延安宝塔的形制及其所蕴含的精神
一、延安宝塔的形制
二、岭山寺塔所蕴含的精神
第五章 延安城市的发展对山水的利用
第一节 三山的利用及影响
一、宝塔山的防御功能
二、宝塔山的教育功能
三、清凉山的游览功能
四、凤凰山的军事功能
第二节 延河的利用与改造
一、延河概况
二、城市发展对延河的利用
三、延河的泛滥与治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4042092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选题的缘由
2、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有关历史城市地理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2、有关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专著
3、关于历史城市地理研究论文
4、有关延安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肤施县兴建的历史地理基础
第一节 自然地理状况
一、地质构造
二、地貌状况
第二节 人文社会环境
一、早期人类的活动为城市的兴建提供了可能
二、相对便利的交通是城市兴建的关键因素
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四、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城市的重建提供了保障
第三节 肤施县选址的评价
一、延河为城市的兴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二、宏观与微观的地貌状况成为城市兴建的关键因素
三、相对便利的交通成为城市兴建的重要因素
四、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地位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第二章 隋唐至明清时期延安城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延安城市的建制沿革
第二节 延安城的发展演变
一、肤施县城的兴建
二、府城的兴建
第三章 延安城市内部空间的布局及其特征
第一节 官衙文教的分布及其特征
一、官衙机构的设置与分布
二、延安城内教育机构的设置与分布
第二节 寺庙、祠祀、观坛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一、明代延安城寺庙、祠祀、观坛的分布概况
二、清代代延安城寺庙、祠祀、观坛的分布概况
1、延安府祠祀的寺庙、祠祀、观坛
2、肤施县祠祀的寺庙、祠祀、观坛
三、设置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延安城内街道与居民区的布局
一、延安城内街道的布局
二、延安城内居住区的布局
第四章 延安宝塔的创建及特色
第一节 延安宝塔的建筑年代
第二节 延安宝塔的形制及其所蕴含的精神
一、延安宝塔的形制
二、岭山寺塔所蕴含的精神
第五章 延安城市的发展对山水的利用
第一节 三山的利用及影响
一、宝塔山的防御功能
二、宝塔山的教育功能
三、清凉山的游览功能
四、凤凰山的军事功能
第二节 延河的利用与改造
一、延河概况
二、城市发展对延河的利用
三、延河的泛滥与治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4042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4042092.html
上一篇:长江中下游流域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及其与人类活动强度关系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