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沧浪之水”地望之争的几点思考
本文关键词:对“沧浪之水”地望之争的几点思考
【摘要】:"沧浪之水"有四种命名模式,即以水色命名、以地命名、以山命名和以文化命名。这四种文化模式是相互交织的,不可能有先后之分;而且,它所指称的东西也不是唯一的。因此,无论是以何种模式命名,也不论是以孔子、屈原听《沧浪歌》为据,来说明"沧浪之水"到底在何处,在逻辑上都不是充足的理由。与其争"沧浪之水"在何地和"沧浪文化"以何地为正宗,不若联合起来,共同构造和建设真正的"沧浪文化"。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沧浪之水 命名 沧浪歌
【分类号】:K928.6
【正文快照】: 现在全国有一百多个地方叫沧浪,许多地方提出了打造“沧浪文化”这一文化品牌的口号,而其中极力论证自己是沧浪文化发源地的,至少有七个。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步伐加快,一个由政府在背后推动而以民间形式进行的文化争论也日趋火热,这就是“沧浪文化”所属地域之争。南水北调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宗福;;论《离骚》与屈原的遭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吴恩培;;文明对话视野下长江流域“蛮夷”文化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碰撞——以春秋时“吴来征百牢”及吴、鲁国家关系为例[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3 张凤芝;;《招魂》中关于巫帝问答之辞臆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刘朝兴;众皆竞进以贪婪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李鹏;;《九歌》模式及其诗学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张二雄;魏耕原;;《离骚》疑义补阙[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鲍红;《离骚》“求女”喻意五说得失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刘玲娣;子贡形象的现代阐释[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万們們;;从《楚辞》卜风看屈原的高尚品德[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岳升阳;宣南文化与清初学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人二;;屈子《离骚》之飞天求女及其地域次序的政治意涵[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2 李金善;;屈原作品的修身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兼论屈原与儒家修身观念的异同[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张强;;论屈原“发愤以抒情”文艺思想的形成及对后世的影响[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榞o,
本文编号:582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58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