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藏族的地域特点及相关问题——兼论康区之特点

发布时间:2017-08-21 12:12

  本文关键词:藏族的地域特点及相关问题——兼论康区之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卫藏 安多 康区 藏族聚居区 自然环境 地域文化


【摘要】:藏族传统上将其分布地域分为卫藏、安多和康三大区域。三者既是藏语的三大方言区,也是三个不同的人文地理单元。文章对藏族的地域特点及三大传统地理区域形成的自然基础进行了讨论,指出藏族三大人文地理单元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地理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自然地理区域是藏族三大人文地理单元形成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自然基础。文章还对作为藏族三大人文地理区域的康区的特点作了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关键词】卫藏 安多 康区 藏族聚居区 自然环境 地域文化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藏区地方史《康藏史》编纂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四川大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K927.5
【正文快照】: 传统上,藏族将其居住地域分为三大区域:西族,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藏拉萨、山南和日喀则一带被称作“卫藏”;位于青 第一,高原地域特点。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藏高原东北部甘、青及川西北一带的广阔牧区被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它被人们形象地称作“世称作“安多”;0)川西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古瑟普·詹纳;杨元芳;陈宗祥;;西藏拉萨出土的古人类遗骸[J];中国藏学;1990年04期

2 石硕;《格萨尔》与康巴文化精神[J];西藏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安辉;;藏族的茶炊茶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谢天开;;论藏族居住建筑的诗意元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张晓东;;浅谈宗教信仰对藏族生态伦理观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尹邦志;;吐蕃宗论的和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温纯如;;黑格尔“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思想与列宁的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才吾加甫;;当代新疆土尔扈特蒙古佛教高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杨有贤;;回族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特征散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程水金;;论《公羊传》的历史褒贬及其文化渐进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黄文;;格萨尔英雄史诗与康区旅游发展探析[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张雪慧;;明代藏区施政及其对藏族社会之影响[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7 杨彦斌;李建森;;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实践理性向度[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8 蒲文成;;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变迁[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陈新;;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历史观念——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讨论中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王家鹏;;清皇家雅曼达噶神坛丛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3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祁文寿;卓仓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江涛;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福春;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鑫;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发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洁;藏族传统家具装饰艺术及风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磊;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毛泽东与梁漱溟农民观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7 臧琳琳;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康俊峰;论常香玉及其豫剧作品展现的中华民族精神[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艳君;卢卡奇的合类性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10 王晓明;画外意,,词中情[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古瑟普·詹纳;杨元芳;陈宗祥;;西藏拉萨出土的古人类遗骸[J];中国藏学;1990年04期

2 童恩正;;近年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战国秦汉时代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J];考古学报;198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践;;安多口语中古藏文语词的保留与变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桑吉顿珠;;青海“安多”藏区民歌分类及艺术特点[J];音乐天地;2009年10期

3 高晓波;;21世纪学界关于明清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述评[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张庆有;青海地名考释[J];青海社会科学;1987年02期

5 刘凯;再谈西藏藏戏与安多藏戏——雪顿节的藏戏演出与安多藏戏的诞生[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05期

6 达尔基;;安多藏戏简介[J];西藏艺术研究;1989年02期

7 李天道;藏族史研究的新成果——《安多藏族史略》[J];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01期

8 刘德贵;安多草地民歌种类及其艺术特色[J];西藏艺术研究;1996年01期

9 ;教师艺苑[J];时代教育;2007年17期

10 阿顿·华多太;;安多大地[J];意林文汇;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岩;;甘肃安多藏族民居装饰图纹的构成形式[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张静;彭瑞云;姚斌伟;常公民;高亚兵;王水明;董霁;赵黎;杨蕾蕾;徐新萍;左红艳;王丽峰;苏振涛;周红梅;;安多霖对HPM辐射远后和遗传效应的预防作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张静;彭瑞云;姚斌伟;常公民;董霁;王惠;孙成峰;王水明;高亚兵;熊璐;张雪岩;刘燕青;葛朝丽;;安多霖对微波辐射远后和遗传效应的预防作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英梅;夏河安多公司新型干法水泥产品推介会在合作召开[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2 记者 徐英梅;夏河安多公司墙内开花墙外也香[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3 孟s

本文编号:712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712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