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格谈话录
本文关键词:桑塔格谈话录 出处:《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桑塔格 杨小滨 文化主题 谈话记录 社会热点问题 谈话录 现代性 贝岭 女性主义
【摘要】:正本书收集了苏珊·桑塔格的十多篇经典访谈,时间跨度从1967年到1993年,涉及文学、绘画、电影和戏剧等文化主题,还有女性主义、疾病和现代性等社会热点问题。本书还收录了桑塔格与中国旅美学者杨小滨和贝岭的谈话记录,利兰·波格也拨冗为中文版题写序言。
[Abstract]:This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more than 10 classic interviews Susan Sontag, the time span from 1967 to 1993, involving literature, painting, film and drama and other cultural themes, and feminism, social hot issues of disease and modernity. The book also includes Sontag and Chinese brigade beauty scholar Yang Xiaobin and belling the recording of the conversation, Leland Pogue also to for the Chinese edition wrote the preface.
【分类号】:K837.12-5
【正文快照】: 本书收集了苏珊·桑塔格的十多篇经典访谈,时间跨度从1967年到1993年,涉及文学、绘画、电影和戏剧等文化主题,还有女性主义、疾病和现代性等社会热点问题。本书还收录了桑塔格与中国旅美学者杨小滨和贝岭的谈话记录,利兰·波格也拨冗为中文版题写序言。桑塔格谈话录@利兰·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铮;“照片就是我们”:苏珊·桑塔格的奋斗与悲哀[J];社会观察;2005年03期
2 王秋海;形式与历史的契合——桑塔格对“法西斯主义美学”的批判[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3 吴锡平;反抗隐喻的病痛——读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J];出版参考;2005年06期
4 王秋海;桑塔格:"激进"语境下的美国实验派作家[J];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5 吴锡平;反抗隐喻的病痛——读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J];书屋;2005年01期
6 张昭然;;左派自由主义诔——怀念桑塔格[J];书城;2005年Z1期
7 覃慧宁;;如何揭示被“隐喻”遮蔽的真实——评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8 曾阳萍;;《反对阐释》:苏珊·桑塔格的形式美学宣言[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李碧芳;;试论苏姗·桑塔格对阐释理论的批判[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姚君伟;;走进中文世界的苏珊·桑塔格——苏珊·桑塔格在中国的译介[J];新文学史料;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凌越;纪念桑塔格[N];深圳商报;2005年
2 书评人 思郁;桑塔格的思想肖像[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姚君伟;请桑塔格母子作序[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张艺;苏珊·桑塔格:站在文化的废墟上感受、书写[N];文艺报;2014年
5 张昭然;谁是苏珊·桑塔格?[N];中国邮政报;2004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张卫华;有多少人爱她就有多少人恨她[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7 张一帆;为公众写作的人[N];经济观察报;2005年
8 覃里雯;苏珊·桑塔格:游荡的母狮[N];经济观察报;2005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程巍;苏珊·桑塔格:作为驱鬼者的文化批评家![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李凌俊;苏珊·桑塔格作品成阅读热点[N];文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文钢;苏珊·桑塔格批评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建成;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秋海;反对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英;毁灭、建构与超越:苏珊·桑塔格虚构作品中死亡疾病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柯英;存在主义视阈中的苏珊·桑塔格创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张莉;“沉默”的言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梅丽;作为解放手段的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周静;新感受力四重奏[D];浙江大学;2011年
9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峰;苏珊·桑塔格政治活动及评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2 席玮;苏珊·桑塔格关于大众文化的三维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束菲;知识分子桑塔格[D];云南大学;2010年
4 谢云霞;论苏珊·桑塔格的“形式美学”思想[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徐越;追寻理想的自我—对《在美国》中苏珊·桑塔格的自我观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甘丽;桑塔格作品中的美学内涵[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解元勋;桑塔格艺术阐释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芬;苏珊·桑塔格批评思想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魏玉霞;苏珊·桑塔格的批评观及其文化视境[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王菲;苏珊·桑塔格“沉默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2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38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