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日王戏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3:18
本文关键词:戒日王戏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戒日王是印度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既是威震四海的贤能君主,也是妙笔生花的剧作家,无论治国还是写作,都出类拔萃。他与玄奘之间的友谊,他遣使通聘唐朝,都显示出其包容、开放的心态和求贤、求知的愿望。作为戏剧家的戒日王,在创作中展现了出色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驾驭情节的能力,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高超的创作技巧在梵语戏剧中独树一帜。他的三部作品《妙容传》、《璎珞传》和《龙喜记》,情节新颖别致、语言简练生动、节奏明快自如,不仅是出色的文学作品,也承载了大量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信息。本文从戒日王的三部剧作入手,结合《舞论》中梵语戏剧创作与实践的理论,对其作品的类型、情味、角色和舞台呈现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与跋娑和迦梨陀娑两位著名梵剧作家分别进行比较,揭示戒日王戏剧创作和舞台实践的风格与特点。《妙容传》对剧中剧的出色运用,影响了其后的梵剧作家,也反映出戒日王时代古印度人的戏剧观念。文中运用现有史料,与戒日王剧作中传达出的信息相结合,探讨了剧作对其个人经历和心境的反映,缩短了文学创作与历史事实的距离。同时将戒日王置于时代的背景之下,探讨了他在中印交流中起到的重大作用,并通过其作品中所传达的信息,分析印度文化对唐代风俗、娱乐活动的影响。综上所述,本文以戒日王的戏剧作品为原点,以其身世、心境与时代为背景,结合《舞论》及其他梵语剧作家的比较研究,全面探讨了戒日王戏剧的特色以及作家与作品、时代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戒日王 梵语戏剧 舞论 情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33.51;I351.073;J80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为何选择戒日王戏剧开展研究10-12
- 第二节 研究背景——国内外对戒日王戏剧的研究情况12-17
- 一、国内对戒日王戏剧译介及研究状况分析12-14
- 二、国外学者对戒日王戏剧的英文译著及论述14-16
- 三、戒日王戏剧研究应建立在梵语戏剧研究的背景之上16-17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限制17-19
- 一、研究方法17-18
- 二、研究限制18-19
- 第二章 戒日王及其剧作19-39
- 第一节 戒日王生平19-22
- 一、有关戒日王的文献资料19-20
- 二、戒日王生平20-22
- 第二节 戒日王的文艺活动与创作及其著作权辨析22-27
- 一、文艺活动及创作22-24
- 二、从剧本出发辨析戒日王的著作权24-27
- 第三节 戒日王与优填王——剧作家与男主人公的交集27-33
- 第四节 《龙喜记》——戒日王的晚年心境33-39
- 第三章 戒日王戏剧的创作与表演39-60
- 第一节 剧作类型分析39-42
- 一、《龙喜记》对《舞论》的遵循与突破39-40
- 二、《妙容传》和《璎珞传》——那底迦剧的早期代表作品40-42
- 第二节 情与味的展现42-50
- 一、情味是梵语戏剧的美学基础42-44
- 二、剧作情味分析44-48
- 三、情味表达的特点48-50
- 第三节 程式化的角色50-53
- 一、男主人公50
- 二、女主人公50-51
- 三、女伴51-52
- 四、丑角52-53
- 第四节 舞台呈现浅析53-60
- 一、幕布的运用54-56
- 二、舞台空间的划分和转换56-57
- 三、虚拟的表演方法57-60
- 第四章 戒日王与其他梵语戏剧家的比较研究60-74
- 第一节 《璎珞传》与《惊梦记》的比较阅读60-68
- 一、《惊梦记》对《璎珞传》的影响61-63
- 二、人物塑造与古代印度宫廷伦理63-66
- 三、艺术风格比较66-68
- 第二节 戒日王与迦梨陀娑——各有擅长,自成风格68-74
- 一、迦梨陀娑对戒日王戏剧创作的影响以及戒日王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68-70
- 二、各有擅长,自成风格——戒日王与迦梨陀娑艺术风格比较70-74
- 第五章 《妙容传》的剧中剧与古印度人的戏剧观念74-81
- 第一节 《妙容传》剧中剧概述74-76
- 第二节 从剧中剧看戒日王时代印度人的戏剧观念76-81
- 一、戏剧是对历史、现实及神话传说的模仿77-78
- 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78-79
- 三、关于戏剧的假定性79-81
- 第六章 戒日王与中印交流81-92
- 第一节 戒日王对中印交流的贡献81-83
- 第二节 从戒日王戏剧看印度文化在唐代的影响83-92
- 一、泼胡乞寒戏84-87
- 二、幻术87-88
- 三、合生88-92
- 参考文献92-97
- 致谢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羡林;吐火罗文和回鹘文本《弥勒会见记》性质浅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2 黎蔷;印度梵剧的发生与东渐[J];敦煌研究;1998年04期
3 尹锡南;;《诗学》与《舞论》的戏剧理论比较[J];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4 尹锡南;;《诗学》与《舞论》的两组关键词比较[J];东方丛刊;2007年02期
5 任飞;论《沙恭达罗》与《优哩婆湿》的结构相似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6 李大朋;论印度古典戏剧的时空构成[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7 范慕尤;;从《仲儿》一剧管窥跋娑戏剧特色[J];南亚研究;2008年01期
8 孟昭毅;;中印古典戏剧叙事对话点滴[J];南亚研究;2011年04期
9 于平;《舞论》与《姿态镜铨》的美学思想[J];民族艺术;1998年02期
10 何乃英;;论《沙恭达罗》的艺术构思——史诗插话与戏剧剧本异同之比较[J];南亚研究;199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戒日王戏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362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