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李提摩太与晚清上层人物的交往—与李鸿章、张之洞关系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08 04:18

  本文关键词:李提摩太与晚清上层人物的交往—与李鸿章、张之洞关系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李提摩太 传教活动 政治改革 上层路线


【摘要】:李提摩太是近代中国门户洞开后来华的一位传教士。他通过上层路线结交清廷权贵,参与晚清上层政治改革,并且是少有的对中国近代政治和社会进程产生影响的人物。李提摩太在中国四十五年生活处于晚清社会转型之际,通过他的政治活动可以看到社会改革的缩影。本文先从晚清政治的大背景入手,分析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门户开放为传教士的来华打开了大门,分析传教士来华时机的利弊并分析大背景下的传教士们的传教方式以及传教士对中国的看法。随后对李提摩太的传教活动进行论述,研究其传教方式与其他传教士的不同,并分析各方式的影响。在传教过程中重点考察他与清廷上层权贵李鸿章、张之洞的交往,分析在交往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改革方案,究竟李提摩太所提出的意见及改革方案是以怎样的目的进行的。基督教影响着世界,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也在所难免,它的传播使中国文化杂糅了西方文化,它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传教士把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又把中国的宗教介绍给西方,两者相辅相成。其中的媒介不仅是传教士,也有中国官员,而李提摩太介入上层政治必然熟悉官员,他与李鸿章、张之洞正是提携并存的关系。李鸿章是李提摩太的引路人,他为李提摩太不仅提供了走向上层平台的机会,还为李提摩太的传教方式提供了重要建议。反之,李提摩太的各种改革建议对李鸿章也深有影响,在战后处理条约等问题上,李提摩太对李鸿章也帮助颇多。两人惺惺相惜,互相作用,但李鸿章对李提摩太的影响更为长远,他不仅使李提摩太看到了传教的希望,更让李提摩太顺利的迈向中国政治,参与变法改革,使李提摩太成为晚清政治社会的风云人物。相反,张之洞是传统儒家人士,对传教士有强烈的排斥性,但通过与李提摩太的接触和相识,使张之洞改变了原有的想法,逐渐走向改革兴国之路。而且李提摩太给予张之洞的种种建议,不仅启发了张之洞,更打开了他对教育改革的思路。此时的李提摩太已经在官场政治间游刃有余,所以他对张之洞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宣传西学,更多的是参与改革。在参与上层政治的过程中,李提摩太的传教思想潜移默化的改变,他逐渐成为一名参与中国政治改革的领先人物,他的改革方案慢慢影响着中国政治进程发展方向。他的传教思路不仅使自己融入中国社会,传播上帝福音,而且引导了其他传教士的传教方式。以传教士的身份参与中国政治是罕见的,而影响到中国政治发展的传教士更是凤毛麟角。本文最后一章重点论述了李提摩太的改革观、改革建议和他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李提摩太通过政治进行传教,也因传教走向政治,所以李提摩太的传教和政治是相辅相成的。李提摩太之所以在近代社会有一席之地,主要在于政治影响力。对于李提摩太参与中国政治的利弊是难以明确的,正如费正清所说:如何评价基督教传教团体对中国的贡献是一个真正的难题。这可能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用任何结论性的方式来回答。所以对李提摩太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政治活动领域,但也不可忽视这种政治型的传教活动。
【关键词】:李提摩太 传教活动 政治改革 上层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52;K835.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7
  • (一) 理论价值7
  • (二) 现实意义7
  • 二、研究现状综述7-9
  • (一)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7-8
  • (二) 研究现状8-9
  • 三、课题研究方法9-10
  • 四、本文创新之处10-11
  • 第一章 西学东渐下的中国与李提摩太来华11-20
  •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下的中国11-12
  • 第二节 来华传教的条件12-13
  • 第三节 李提摩太来华13-20
  • 一、李提摩太其人14-15
  • 二、李提摩太来华的早期传教活动15-18
  • 三、李提摩太在华传教方式的转变18-20
  • 第二章 李提摩太参与政治活动20-36
  • 第一节 结交李鸿章、初入政治20-29
  • 一、初期来华结识李鸿章20-21
  • 二、倡导改革宣传西学21-25
  • 三、寻求传教的官方合法途径25-26
  • 四、处理教案事务26-29
  • 第二节 认识张之洞、劝说改革29-36
  • 一、结识张之洞29-31
  • 二、甲午战后鼓吹改革救国31-33
  • 三、清末教育改革33-36
  • 第三章 李提摩太的改革观36-40
  • 第一节 李提摩太的社会改革思想36-38
  • 第二节 李提摩太对中国政治的影响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6
  • 个人简介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李金;段彪瑞;;李提摩太的教育主张及参与创建山西大学堂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2 孙燕京;;双重困境中的李提摩太——兼评《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5期

3 李海红;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的变法思想[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树森;李提摩太与《回头看记略》──中译美国小说的起源[J];美国研究;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638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638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