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友谊——梅兰芳与徐志摩
本文关键词:被忽略的友谊——梅兰芳与徐志摩
更多相关文章: 徐志摩 陆小曼 林徽因 徐申 胡适之 中国戏曲 姚玉芙 齐如山 青帮大亨 新明剧场
【摘要】:徐志摩因赞扬梅兰芳开罪于新剧界,因泰戈尔访华与梅兰芳交往频繁,梅兰芳访美前后和徐志摩亲密接触,两人也一起为中法戏剧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他们的友谊一度达到"无三日不见"的程度,却长期鲜为人知,不为学界重视。他们的交往彰显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京剧的冲击以及京剧强大的生命力,见证20世纪20、30年代新文化人士对京剧既抨击又喜爱的矛盾态度以及旧文化人士对新文化的主动接纳和吸收,从而折射特殊时代新旧文化的争锋和交融。在此意义上,梅兰芳与徐志摩的友谊实在不应被忽略。
【作者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徐志摩;陆小曼;林徽因;徐申;胡适之;中国戏曲;姚玉芙;齐如山;青帮大亨;新明剧场;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项目“梅兰芳生前文献搜集整理与《梅兰芳全集》的编纂”(批准号:14ZDB20)成果
【分类号】:J809.2;K827
【正文快照】: 梅兰芳,京剧“四大名旦”之首,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的代表。徐志摩,“新月社”创办人,《晨报·副刊》主编,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为各自领域的巨擘,两人是否有过交集?答案是肯定的,不但如此,两人关系还很亲密。奇怪的是,长期以来徐志摩的研究者忽略了他和梅兰芳的过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梅兰芳;;忆泰戈尔[J];人民文学;1961年05期
2 韩石山;看戏看出的麻烦──徐志摩、陈西滢与新剧界的一场纷争[J];新文学史料;2001年01期
3 李石曾 ,刘半农 ,齐如山 ,梅兰芳 ,刘天华;《梅兰芳歌曲谱》序言辑刊[J];中国音乐;1992年02期
4 傅谨;;梅兰芳与新文化[J];文艺研究;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清明;;1935年梅兰芳访苏与中苏文化交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2 田保国;30年代的中苏文化交流[J];民国档案;2000年02期
3 孙宜学;;梁启超与泰戈尔[J];东方论坛;2012年06期
4 苏源熙;卞东波;;1935年,梅兰芳在莫斯科:熟悉、不熟悉与陌生[J];国际汉学;2014年01期
5 李金云;;泰戈尔作品在中国的研究及翻译现状的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艾立中;鲍开恺;;象征主义与20—30年代戏曲本质观的论争[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潘旖妍;;简述绘画对梅兰芳艺术的影响[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10期
8 唐晓白;二十世纪西方戏剧对中国戏曲的选择策略[J];戏剧艺术;1999年04期
9 徐蔚;;二十世纪上半叶东西方文化撞击中的男旦艺术[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艾立中;;1920—1930年代戏曲现代化进程中关于象征主义的讨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卫民;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学意义[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2 刘群;新月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李军;齐如山戏曲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李金云;论泰戈尔思想和文学创作中的宗教元素[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锦辉;中苏文化协会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杨谨瑜;二十世纪末叶戏曲现代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江磊;现代文坛派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月兰;书生意气下的思想启蒙[D];兰州大学;2007年
2 王汝良;泰戈尔笔下的中国形象[D];青岛大学;2007年
3 陈佳;梅兰芳与康定斯基艺术表现性之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芳;中西戏剧交流与相互启发[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p,
本文编号:640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640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