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太太客厅”考论
本文关键词:林徽因“太太客厅”考论
【摘要】: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在后来的文学史叙述中,对林徽因私生活的关注要远过于对其文学及文化活动的关注。林徽因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的感情轶事也成了人们谈起"太太客厅"时最常关注的话题,由此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对林徽因真正价值的发现。如今,当我们摆脱对沙龙女主人轶事的好奇与关注,将目光转移到她所担负的文化角色上,会发觉更多有意义的层面。该文对林徽因主持的文化沙龙"太太客厅"做了详细的考证分析,同时试图对30年代北平知识分子群体的公共交往做一探讨。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林徽因 太太客厅 沙龙
【分类号】:K825.6
【正文快照】: 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知名的诗人、建说选》。这些活动让林徽因在当时的文化筑学家、小说家,同时,她还是著名的“太界声名远播。太客厅”的女主人,她主持了北平时期享林徽因的沙龙可说是中国现代文化誉文化圈的沙龙——“太太客厅”。她的沙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沙龙,它具备了沙龙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友谷;;对常乃德和胡适文化争论的现实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岑琳;朱浩;;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禅学意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袁启君;;湘西情结与沈从文军旅小说创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梁小兰;;沈从文笔下的观音意象——试论佛教文化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王泽庆;董宏胜;;论沈从文的理性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张玉玲;;文学理想的继承与超越——沈从文与莫言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7 管青青;张清湘;;“乡下比城里好”——论沈从文笔下的乡村文学和城市文学中的城乡二元价值判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牟琼芳;;丁玲创作与上海——游离于租界内外的情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李鹏慧;;批评的文体和文体的批评——论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范淑华;;沈从文自然观的形成原因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8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飞虎;大学教育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莲纯;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斌凤;沈从文书信(1949-1988)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润生;从沈从文到汪曾祺:女性书写的传承与变异[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黎黎;沈从文的乡野与都市[D];西北大学;2010年
5 陆友平;人性乌托邦世界的理想构建与爱情悲剧的诗意化书写[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7 陈晖;意象自然 神性自然 人性自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晓玲;沈从文小说的诗学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涛;徐志摩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艾艳红;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元;论林徽因诗歌的感觉情绪美[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曾广志;;别丢掉 难丢掉——读林徽因《别丢掉》[J];写作;2001年04期
3 谢菊;论林徽因创作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张玉秀;林徽因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诗化的情绪美[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张清平;;生命的夏季——《林徽因》摘录[J];全国新书目;2002年01期
6 岳晓英;论林徽因小说创作中的“出走”模式[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杨励轩;试论林徽因诗作的“建筑美”特色[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朱自煊;忆林徽因先生二三事[J];建筑创作;2004年05期
9 洁尘;传奇与佳话的另一个版本——关于林徽因[J];南风窗;2004年13期
10 卢红敏;漫步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简论林徽因的诗作[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恒文;;“京派”:都市中的特殊的人生与文学[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闵捷;儿女眼中真实的林徽因[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郑瑛 九三学社市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儿童博物馆馆长;林徽因与古建筑[N];联合时报;2014年
3 赵国忠;林徽因的两首佚诗[N];中国妇女报;2001年
4 张红萍;林徽因:做自己[N];中国妇女报;2003年
5 张小春;想起林徽因[N];发展导报;2004年
6 陈宇;才女林徽因[N];海峡时报;2002年
7 龚育之;关于林徽因[N];学习时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刘伟;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N];中国建设报;2004年
9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 唐小兵;林徽因与“太太的客厅”[N];东方早报;2011年
10 徐行;林徽因的天津四月天[N];新金融观察;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红敏;林徽因诗歌创作论[D];华侨大学;2004年
2 赵慧静;林徽因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芳;林徽因诗歌寻美[D];西南大学;2009年
4 班业新;论林徽因的文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丽娜;心灵不息的变幻——论林徽因的文学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艳琴;灿烂下的孤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贺明华;林徽因小说现代性阐释[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勉;林徽因的建筑人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小雷;会唱的喉咙哑成了无言的歌[D];西南大学;2008年
10 郭丽冰;万古人间四月天[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7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97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