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透析
本文关键词:“三农”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透析
【摘要】:我国城乡差距继续拉大 ,“三农”问题日益突出 ,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在对“三农”问题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只有遵循“治本为主 ,治标为辅 ,标本兼治”方针 ,赋予农民国民待遇 ,消除城乡差别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 ,才能最终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
【作者单位】: 皖西学院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城乡统一 农村教育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 :农村经济十分萧条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 ,农产品商品率极其低下 ,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 ,资源配置无法优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晖;中国转轨之路的前景[J];战略与管理;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文雄,汪磊;我国建筑业区域发展水平的实证比较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2 陈华友;固定资产投资动态模型及优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伍长荣,胡学钢;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粮食生产预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李彪,卢志红;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中的协整和ECM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黄黎平;;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及策略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6 王秀勤;;关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7 孙少茹;郑少锋;石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合理性选择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8 李晓敏;丁士军;;对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益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9 张继河;邹晶晶;曾素芳;;江西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10 王扩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短缺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梅;;对北京市“科雯·瑜伽”消费人群的调查与研究[A];第2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黄牛及其改良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量分析及中国牛肉等级标准的研究与制定[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陈欣欣;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迁移——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3 李炜;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金融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孙东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5 刘燕;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6 尹子民;工业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7 迟庆林;边境贸易与经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俞海;农地制度及改革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9 刘万明;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杨铁黎;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运生;《案例》:××集团公司——利用资产重组摆脱困境[D];暨南大学;2000年
2 李炬;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3 文锦芬;空心莲子草和商陆DNA导入水稻及后代钾营养特性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李彦敏;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5 柯常松;安徽与邻省农业增长的比较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6 桂林;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机制及效益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任强;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姚从容;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对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9 鲁蓉;我国个体私营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10 陈莹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正梁 ,王均文;破解“三农”难题正逢其时——当前有关“三农”问题综述[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年04期
2 管荣开;“三农”问题实质上是“三民”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4期
3 李光亚,申春阳;对“三农”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理论;2003年02期
4 田向利;解决“三农”问题的难点和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年03期
5 唐耀富;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双周·来信[J];南风窗;2003年08期
7 王晓莉 ,宋伟;关于“三农”问题的理性思考[J];农家参谋;2004年10期
8 王毅;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9 郑立平,陈萍,郭飞舟;对“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J];江西农业科技;2004年12期
10 张雪;解决“三农”问题的产业化途径——发展粮食深加工[J];中国粮食经济;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学龙;;经济公正:“三农”问题的伦理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戴健华;吕健丞;;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王玉屏;陈泽军;;如何把公共财政框架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4 毛丽玉;;农村基层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以福建闽侯洋里乡为例[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王子义;;“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玉洁;张燕;杨焱;刘艳红;;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7 张景宽;;坚持科学发展观 正确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启英;;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贡献[A];纪念邓小平(上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炎成;夏春萍;;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解决之道[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建锋;;“两个飞跃”思想与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契合与实践构想[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牛有成 北京市副市长 夏占义 中共朝阳区委书记 陈刚 中共顺义区委书记 张延昆 中共通州区委书记 王云峰 北京农学院院长 王有年;北京:重新认识“三农”问题[N];农民日报;2009年
2 陈锡文;及时总结和提升农民的实践经验[N];人民日报;2010年
3 罗博;从吉林榆树透视我国“三农”问题破解新路[N];东方城乡报;2010年
4 记者 张迎春;我区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为“三农”问题建言献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梦薇;惠农政策为何难惠农[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子[N];经济日报;2008年
7 本报评论员;“三农”问题关系重庆发展的根本[N];重庆日报;2008年
8 ;解决“三农”问题要用新思路[N];昆明日报;2009年
9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三农”问题与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康乔;数字·商机[N];医药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本军;“三农”问题与政府行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史向军;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丁兆庆;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丁赛;政府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滕星均;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崔元锋;武汉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与“三农”问题研究——基于农民问题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叶堂林;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8 胡映兰;新时期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霄鸣;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及其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杨进;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正国;浅议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以甘肃省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洁;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性制约因素分析及现实路径选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邦祥;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钟进;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杨飞;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D];安徽大学;2005年
6 汪田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三农”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7 蒙锡岗;“三农”问题的哲学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8 潘秀红;略论建国以来党探索“三农”问题的历程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t
本文编号:1025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1025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