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4 22:01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旅游产业的主要构成板块,可以推动三大产业的共同进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是促进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移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对解决“三农”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芦山县地处四川盆地,隶属雅安市,是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重灾区,同时也是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芦山县牢牢抓住灾后重建的发展机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5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人次占全县接待游客人数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乡村旅游成为了芦山县旅游业的主要构成板块,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正视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芦山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梳理总结了学者们在乡村旅游方面的学术成果,并采用旅游社区增权、体验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扶贫等相关理论,对芦山县乡村旅游开发概况进行研究,结合统计数据和公开资料,阐述芦山县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乡村旅游的资源特征,并从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发展类型和发展机制三个层面对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同时实地对乡村旅游游客和农业合作社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处理后进行定...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研究思路
2 理论基础
2.1 旅游社区增权理论
2.2 体验经济理论
2.3 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旅游扶贫理论
3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3.1.3 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3.2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3.2.1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规模
3.2.2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3.2.3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机制
3.2.4 芦山县乡村旅游游客市场
3.2.4.1 游客结构特征
3.2.4.2 游客消费偏好情况
3.2.4.3 游客决策动机情况
3.2.5 芦山县农业合作社调查情况
4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营销手段欠缺,整体知名度较差
4.1.2 服务质量较低,游客满意度不高
4.1.3 人文特色薄弱,旅游内容同质化
4.1.4 开发利用粗放,生态环境遭破坏
4.1.5 消费水平偏低,产品附加价值低
4.2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宣传工作不到位,品牌意识较缺乏
4.2.2 从业人员素质低,配套设施不完善
4.2.3 内涵理解不深刻,商业淡化乡土性
4.2.4 监管机制不完善,生态保护意识弱
4.2.5 创新能力不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弱
4.2.6 社内发展不成熟,发展规划不合理
5 促进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拓宽营销渠道,打造品牌影响力
5.2 提高服务质量,市场管理规范化
5.3 丰富文化项目,兼顾挖掘与保护
5.4 坚持生态之路,促进可持续发展
5.5 引进专业人才,开发差异化产品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J]. 王慧.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3)
[2]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 张海燕,向媛.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3]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 毛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10)
[4]旅游社区增权理论研究综述[J]. 丁敏,李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5]长春市双阳区发展乡村休闲游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J]. 苑晓赫. 现代企业教育. 2014(24)
[6]芦山震区灾后新农村建设探讨——以黎明村为例[J]. 杨苗,田静. 四川建筑. 2014(03)
[7]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研究[J]. 田洪国. 科技资讯. 2014(01)
[8]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分析[J]. 朱菊萍,潘时常,李丕基,焦金芝,李占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1)
[9]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 张建宏. 农业经济. 2012(04)
[10]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J]. 张遵东,章立峰. 贵州民族研究. 2011(06)
博士论文
[1]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 范继跃.成都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临湘市忠防镇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研究[D]. 许国峰.湘潭大学 2016
[2]美丽乡村视角下芦山县大川镇灾后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 蒋悠.成都理工大学 2015
[3]高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刘浩.四川农业大学 2013
[4]上海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陈国忠.南京农业大学 2011
[5]林芝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究[D]. 张丽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6]肥城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 张琳琳.山东大学 2010
[7]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王利红.河南大学 2008
[8]乡村旅游扶贫的风险性及对策研究[D]. 林懿.贵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8132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研究思路
2 理论基础
2.1 旅游社区增权理论
2.2 体验经济理论
2.3 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旅游扶贫理论
3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3.1.3 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3.2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3.2.1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规模
3.2.2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3.2.3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机制
3.2.4 芦山县乡村旅游游客市场
3.2.4.1 游客结构特征
3.2.4.2 游客消费偏好情况
3.2.4.3 游客决策动机情况
3.2.5 芦山县农业合作社调查情况
4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营销手段欠缺,整体知名度较差
4.1.2 服务质量较低,游客满意度不高
4.1.3 人文特色薄弱,旅游内容同质化
4.1.4 开发利用粗放,生态环境遭破坏
4.1.5 消费水平偏低,产品附加价值低
4.2 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宣传工作不到位,品牌意识较缺乏
4.2.2 从业人员素质低,配套设施不完善
4.2.3 内涵理解不深刻,商业淡化乡土性
4.2.4 监管机制不完善,生态保护意识弱
4.2.5 创新能力不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弱
4.2.6 社内发展不成熟,发展规划不合理
5 促进芦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拓宽营销渠道,打造品牌影响力
5.2 提高服务质量,市场管理规范化
5.3 丰富文化项目,兼顾挖掘与保护
5.4 坚持生态之路,促进可持续发展
5.5 引进专业人才,开发差异化产品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J]. 王慧.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3)
[2]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 张海燕,向媛.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3]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 毛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10)
[4]旅游社区增权理论研究综述[J]. 丁敏,李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5]长春市双阳区发展乡村休闲游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J]. 苑晓赫. 现代企业教育. 2014(24)
[6]芦山震区灾后新农村建设探讨——以黎明村为例[J]. 杨苗,田静. 四川建筑. 2014(03)
[7]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研究[J]. 田洪国. 科技资讯. 2014(01)
[8]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分析[J]. 朱菊萍,潘时常,李丕基,焦金芝,李占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1)
[9]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 张建宏. 农业经济. 2012(04)
[10]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J]. 张遵东,章立峰. 贵州民族研究. 2011(06)
博士论文
[1]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 范继跃.成都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临湘市忠防镇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研究[D]. 许国峰.湘潭大学 2016
[2]美丽乡村视角下芦山县大川镇灾后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 蒋悠.成都理工大学 2015
[3]高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刘浩.四川农业大学 2013
[4]上海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陈国忠.南京农业大学 2011
[5]林芝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究[D]. 张丽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6]肥城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 张琳琳.山东大学 2010
[7]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王利红.河南大学 2008
[8]乡村旅游扶贫的风险性及对策研究[D]. 林懿.贵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8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15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