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值为导向的浙江山地丘陵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1-06-15 13:09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由于具有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价值,迫切的需要进行妥善保护和发展。本文即是在此基调下选取了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山地丘陵地区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特色分析和发展研究等工作,同时构建符合传统村落的价值评判体系对浙江山地丘陵地区进行价值内涵提取和分类研究,划分出了三大类十一小类传统村落的价值内涵,并进一步归纳为三类发展模式,进而分别探讨了不同类型传统村落在保护发展中的差异化需求,并从价值内涵提取、发展策略、运营模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每种类型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研究希望能为浙江山地丘陵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决策、管理、实施提供科学标准和具体技术措施,以实现传统村落的科学有序发展。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浙江省地图??(图片来源:网络)??1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价值为导向的浙江山地丘陵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探讨??山地和丘陵占浙江省总面积的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所以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整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有山地、丘陵和平原,大致可分为六个地形区,浙南中山区、浙西丘陵中??山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东盆地低山区、浙北平原区和沿诲丘陵平原区。因为??山地多,平原少,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图2-2),小气候条件多变,所以在农林??渔牧资源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地因地制宜,随形就势的城镇与村落,建筑顺??应地形布置,形成很多与地形条件相适应的颇具特色的传统建筑,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響??JiHii??图2-2传统村落所在的山区地势??(图片来源:左网络右自摄)??2.3浙江山地丘陵地区传统村落的基本分类??根据传统村落的地形、村庄的横向分布形式及村庄的垂直分布等特点进行分??析,以地方志、学术研究、政府官方报告等资源以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档案调研表”为模板,对浙江省山区传统村落的进行了??统计研究。根据不同村落类型对生产结构、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自然遗产、??形成年龄、历史原因、姓氏等进行了调查和总结。观察各种传统村落的自然景观??特征和村落形态,根据结果得出浙江山区传统村落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2.3.1山谷带状类传统村落概括??传统的山谷地带式村庄位于山间,可用于小建筑面积和小村庄规模。村庄大??多分布在山形和溪流上,大多为窄型,海拔基本在500?m以下。流域带状村生在??沿江乡村聚落中表现出“一”型和“非”型的空间格局。在“一”字形布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价值为导向的浙江山地丘陵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探讨??曲半径最大,沿着小溪展开,其中有几个村庄延伸到两侧另一个内海湾的平坦地??方。它的耕地布局在海湾外的溪流和靠近山顶的内海湾。在“无锯齿”布局的村??庄中,建筑物分布在溪流的两侧,穿过村庄的河段一般是一条直线或一条弧度较??低的曲线(图2-3),耕地分布在乡村建筑群的周边地区。例如,斑竹村的山、??田、水、居呈长条形结构(图2-4、2-5),景观特色是依托于山水田园环境,通??过山体、梯田、河流、串联成“山一田一水一田一山”的景观画面(图2-6),??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Vi...?丨??图2-3斑竹村村外水源景观?图2-4斑竹村村内水源??(图片来源:自摄)?(图片来源:自摄)??图2-5斑竹村村口图?图2-6斑竹村村外田园景观??(图片来源:自摄)?(图片来源:自摄)??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村落的价值、保护与发展对策[J]. 仇保兴. 住宅产业. 2017(12)
[2]论以价值为中心的历史保护理论与实践[J]. 兰德尔·梅森,卢永毅,潘钥,陈旋. 建筑遗产. 2016(03)
[3]绿色化发展视域下“两美”浙江建设的社会文化效应——习近平“两座山”科学论断的体会与思考[J]. 隗斌贤.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5(06)
[4]徽州水口园林中的廊桥[J]. 朱永春. 中国园林. 2015(05)
[5]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 冯骥才. 民间文化论坛. 2013(01)
[6]传统村落价值认定与整体性保护的实践和思考[J]. 王小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7]传统村落的遗产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 薛宝琪,范红艳. 农业考古. 2012(01)
[8]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J]. 吴承照,肖建莉. 城市规划汇刊. 2003(04)
[9]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 阮仪三,孙萌. 城市规划. 2001(10)
博士论文
[1]基于保护与利用视角的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价值评价研究[D]. 杨锋梅.西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类型特征分析[D]. 林莉.浙江大学 2015
[2]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D]. 蒋刚.中南大学 2013
[3]成都仿古街区的旅游开发研究[D]. 王洁佳.西南财经大学 2009
[4]历史地段综合价值评价初探[D]. 黄晓燕.西南交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1111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浙江省地图??(图片来源:网络)??1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价值为导向的浙江山地丘陵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探讨??山地和丘陵占浙江省总面积的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所以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整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有山地、丘陵和平原,大致可分为六个地形区,浙南中山区、浙西丘陵中??山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东盆地低山区、浙北平原区和沿诲丘陵平原区。因为??山地多,平原少,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图2-2),小气候条件多变,所以在农林??渔牧资源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地因地制宜,随形就势的城镇与村落,建筑顺??应地形布置,形成很多与地形条件相适应的颇具特色的传统建筑,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響??JiHii??图2-2传统村落所在的山区地势??(图片来源:左网络右自摄)??2.3浙江山地丘陵地区传统村落的基本分类??根据传统村落的地形、村庄的横向分布形式及村庄的垂直分布等特点进行分??析,以地方志、学术研究、政府官方报告等资源以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档案调研表”为模板,对浙江省山区传统村落的进行了??统计研究。根据不同村落类型对生产结构、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自然遗产、??形成年龄、历史原因、姓氏等进行了调查和总结。观察各种传统村落的自然景观??特征和村落形态,根据结果得出浙江山区传统村落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2.3.1山谷带状类传统村落概括??传统的山谷地带式村庄位于山间,可用于小建筑面积和小村庄规模。村庄大??多分布在山形和溪流上,大多为窄型,海拔基本在500?m以下。流域带状村生在??沿江乡村聚落中表现出“一”型和“非”型的空间格局。在“一”字形布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价值为导向的浙江山地丘陵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探讨??曲半径最大,沿着小溪展开,其中有几个村庄延伸到两侧另一个内海湾的平坦地??方。它的耕地布局在海湾外的溪流和靠近山顶的内海湾。在“无锯齿”布局的村??庄中,建筑物分布在溪流的两侧,穿过村庄的河段一般是一条直线或一条弧度较??低的曲线(图2-3),耕地分布在乡村建筑群的周边地区。例如,斑竹村的山、??田、水、居呈长条形结构(图2-4、2-5),景观特色是依托于山水田园环境,通??过山体、梯田、河流、串联成“山一田一水一田一山”的景观画面(图2-6),??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Vi...?丨??图2-3斑竹村村外水源景观?图2-4斑竹村村内水源??(图片来源:自摄)?(图片来源:自摄)??图2-5斑竹村村口图?图2-6斑竹村村外田园景观??(图片来源:自摄)?(图片来源:自摄)??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村落的价值、保护与发展对策[J]. 仇保兴. 住宅产业. 2017(12)
[2]论以价值为中心的历史保护理论与实践[J]. 兰德尔·梅森,卢永毅,潘钥,陈旋. 建筑遗产. 2016(03)
[3]绿色化发展视域下“两美”浙江建设的社会文化效应——习近平“两座山”科学论断的体会与思考[J]. 隗斌贤.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5(06)
[4]徽州水口园林中的廊桥[J]. 朱永春. 中国园林. 2015(05)
[5]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 冯骥才. 民间文化论坛. 2013(01)
[6]传统村落价值认定与整体性保护的实践和思考[J]. 王小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7]传统村落的遗产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 薛宝琪,范红艳. 农业考古. 2012(01)
[8]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J]. 吴承照,肖建莉. 城市规划汇刊. 2003(04)
[9]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 阮仪三,孙萌. 城市规划. 2001(10)
博士论文
[1]基于保护与利用视角的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价值评价研究[D]. 杨锋梅.西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类型特征分析[D]. 林莉.浙江大学 2015
[2]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D]. 蒋刚.中南大学 2013
[3]成都仿古街区的旅游开发研究[D]. 王洁佳.西南财经大学 2009
[4]历史地段综合价值评价初探[D]. 黄晓燕.西南交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1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23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