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8 14:43
协商民主理论起源于西方,但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指引下,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相融合,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为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提供了理论基础。农村稳定及农村治理水平,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将协商民主形式充分利用到农村基层管理和乡村治理中,将有效推动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农村基层协商民主作为并不成熟的新生事物,其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不少问题,甚至会遇到发展的阻碍和瓶颈,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保障好实现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法治是确保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发展的如火如荼,表现出强烈的法治化建设诉求。然而,现阶段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法治化建设存在诸多困境,这已成为农村协商民主健康发展的瓶颈。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建设的困境,从法治角度提出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对策,从而...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提供理论支撑
1.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内涵和观点
2.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中国化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提供方向指引
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成基础
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
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
(一)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概念
(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
1.探索萌芽阶段
2.初步形成和艰难发展阶段
3.完善健全阶段
(三)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现状
1.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取得的成绩
2.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概述
(一)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内涵
(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建设的必要性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2.现代化乡村治理体制的必然要求
3.农村矛盾纠纷日益突出的现实诉求
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建设的困境
(一)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规范不健全
1.现有制度规范原则性过强
2.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程序运行机制不完善
1.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程序不规范
2.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救济程序缺失
(三)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难以形成协商民主的权威
1.“村两委”管理理念落后
2.村党组织与村委会职能错位
(四)部分群众水平不能满足法治建设的要求
1.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民主协商的意识仍有待提高
2.“村霸”与宗族势力的存在阻碍协商民主的推进
五、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建设路径
(一)健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规范
1.细化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法律规定
2.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保障机制
(二)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程序运行机制
1.规范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程序
2.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救济程序
(三)加强农村协商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
1.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2.明确农村管理主体的职能定位
(四)培育协商民主法治建设的社会环境
1.提升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素质能力
2.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规民约在推进乡村法治中的作用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为例[J]. 黄怡文,游莉莉,文舒柳. 法制与经济. 2018(05)
[2]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建设路径探析[J]. 杨中艳.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2)
[3]城乡社区协商民主重在制度实践[J]. 陈家刚. 国家治理. 2015(34)
[4]法治视野下基层协商民主的推进[J]. 李建礼.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2)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研究[J]. 王学俭,杨昌华. 社会主义研究. 2015(02)
[6]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 胡永保,杨弘. 理论探讨. 2013(06)
[7]试论发展我国基层协商民主[J]. 李仁彬. 党史文苑. 2013(14)
[8]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制度体系及价值[J]. 肖立辉.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3(07)
[9]中国语境下协商民主的发展:理由、可能与路径[J]. 李强彬,廖业扬. 求实. 2012(08)
[10]协商民主: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范式[J]. 张太保.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研究[D]. 尹崟.吉林大学 2015
[2]公民参与、协商民主与乡村公共秩序的重构[D]. 吴兴智.浙江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途径研究[D]. 李永慧.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研究[D]. 王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1
[3]四川农村地区协商民主实践研究[D]. 李启华.西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6848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提供理论支撑
1.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内涵和观点
2.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中国化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提供方向指引
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成基础
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
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
(一)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概念
(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
1.探索萌芽阶段
2.初步形成和艰难发展阶段
3.完善健全阶段
(三)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现状
1.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取得的成绩
2.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概述
(一)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内涵
(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建设的必要性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2.现代化乡村治理体制的必然要求
3.农村矛盾纠纷日益突出的现实诉求
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建设的困境
(一)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规范不健全
1.现有制度规范原则性过强
2.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程序运行机制不完善
1.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程序不规范
2.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救济程序缺失
(三)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难以形成协商民主的权威
1.“村两委”管理理念落后
2.村党组织与村委会职能错位
(四)部分群众水平不能满足法治建设的要求
1.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民主协商的意识仍有待提高
2.“村霸”与宗族势力的存在阻碍协商民主的推进
五、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建设路径
(一)健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规范
1.细化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法律规定
2.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保障机制
(二)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程序运行机制
1.规范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程序
2.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救济程序
(三)加强农村协商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
1.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2.明确农村管理主体的职能定位
(四)培育协商民主法治建设的社会环境
1.提升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素质能力
2.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规民约在推进乡村法治中的作用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为例[J]. 黄怡文,游莉莉,文舒柳. 法制与经济. 2018(05)
[2]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建设路径探析[J]. 杨中艳.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2)
[3]城乡社区协商民主重在制度实践[J]. 陈家刚. 国家治理. 2015(34)
[4]法治视野下基层协商民主的推进[J]. 李建礼.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2)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研究[J]. 王学俭,杨昌华. 社会主义研究. 2015(02)
[6]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 胡永保,杨弘. 理论探讨. 2013(06)
[7]试论发展我国基层协商民主[J]. 李仁彬. 党史文苑. 2013(14)
[8]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制度体系及价值[J]. 肖立辉.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3(07)
[9]中国语境下协商民主的发展:理由、可能与路径[J]. 李强彬,廖业扬. 求实. 2012(08)
[10]协商民主: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范式[J]. 张太保.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研究[D]. 尹崟.吉林大学 2015
[2]公民参与、协商民主与乡村公共秩序的重构[D]. 吴兴智.浙江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途径研究[D]. 李永慧.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研究[D]. 王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1
[3]四川农村地区协商民主实践研究[D]. 李启华.西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6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23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