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以九华山景区二圣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1 08:37
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发生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旅游成为大部分人的生活内容之一,各种出入境旅游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然而旺盛的市场需求也给国内著名景点带来了困扰,如:黄山,每到黄金周,惊人的人流量迫使景区管委会发布限流公告,避免给景区带来超量负荷,造成环境破坏和人员安全等问题。为有效解决景区超负荷问题,又避免因景区带来的客流量流失。本文以著名景区辐射下的乡村旅游为主体,研究景区旅游发展对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影响。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既能解决景区超负荷问题,也能为当地乡村社会、经济、生态带来协调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并依据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发生的原由、形成过程及特点,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研究理论,提出:“核心—边缘”理论、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著名景区发展现状与其边缘乡村旅游发展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著名景区边缘型的乡村旅游有着不同的发展优势,市场潜力巨...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论文技术路线图??Figure?1.1?technical?roadmap?of?the?paper??
第五章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案例研究——以二圣村为例??5.?1二圣村旅游发展现状??5.1.?1二圣村基本概况??地理区位:二圣村位于著名风景区九华山脚下,且通往九华山景区的必经之路??“五九”公路(S219省道)贯穿二圣村,二圣村距离九华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仅3.?6km,??距离九华乡行政服务中心5.?2km,距离重要的交通站点较近。如:至九华山长途汽车??站3.?7km,至青阳县汽车站25km,至九华山机场36km,至池州火车站、汽车站41km。??二圣村地理位置明显,道路交通便捷通达,方便游客进出二圣村,如图5.1所示。??池州九嶙机场?\??賺?°?^??:’?J?r?^??K9?-?X<L?■?,r.?”??-?o?I?.??图5.彳二圣村地理区位(作者自绘)??I;igure?5.1?geographical?location?ofersheng?village?(drawn?by?the?author)??村情概况:二圣村村域面积达9.?6km2,所占土地面积有14515亩,其中山林占??9000多亩,耕地面积为1400多亩,水稻种植面积145亩,茶叶种植面积840亩。二??圣村分有12个组,共626户,总人数为2426人,约13%的人口外出打工,人均耕地??而积仅0.6亩。因此,二圣村是?个农业耕地而积极少,人I?I少且山林丨丨II'积大的山??区村落如图5.?2所示。??23??
游,既可以发挥核心旅游景点的辐射作用,使得九华山富余旅游经济延伸至周边区??域,又可以对九华山客流量进行分流处理,缓解九华山承载压力。故应极大利用九??华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和市场,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促成区域旅游经济融合??发展。??5.2.2二圣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5.?2.?2.?1九华山景区持续稳定发展??九华山旅游业的发展起源于1980年左右,至1995年,九华山景区旅游接待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万人次,达10019人次;且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亿元,达1_?〇94??亿元;直到2006年,九华山景区被评为W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从此九华山风景区被??广大国内外游客知晓游,九华山景区进入到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段[45]。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九华山地区经济也逐步提升,景区内的旅游设施逐渐完善,历史文物得??到修复,旅游产品与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H渐形成了庞大而稳定的客流市场??和客流规模。如图S.?3-图S.?5所示:近7年的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及农民??人均年收入可看出,九华山旅游市场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旅游业对整体区域经济增??长大,给二圣村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1200??10Q0??^?soo?m?钃挪?m。;?_??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份??图5.?3近7年旅游接待总人数??Figure?5.?3?total?number?of?tourists?received?in?recent?7?years??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供给侧视域下乡村生态旅游创新模式探析——以广东佛山为例[J]. 张钰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我国乡村旅游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张磊,王巧.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05)
[3]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J]. 王慧.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3)
[4]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 孙赫.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11)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 黄震方,陆林,苏勤,章锦河,孙九霞,万绪才,靳诚. 地理研究. 2015(08)
[6]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 王宁. 世界农业. 2015(08)
[7]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 李靓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01)
[8]西昌市农家乐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J]. 熊金银,陈立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07)
[9]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为例[J]. 李强. 农业经济. 2012(12)
[10]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创新性发展策略研究[J]. 孙梅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9)
硕士论文
[1]乡村旅游研究与实践[D]. 黄进.中南林学院 2001
本文编号:3240354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论文技术路线图??Figure?1.1?technical?roadmap?of?the?paper??
第五章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案例研究——以二圣村为例??5.?1二圣村旅游发展现状??5.1.?1二圣村基本概况??地理区位:二圣村位于著名风景区九华山脚下,且通往九华山景区的必经之路??“五九”公路(S219省道)贯穿二圣村,二圣村距离九华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仅3.?6km,??距离九华乡行政服务中心5.?2km,距离重要的交通站点较近。如:至九华山长途汽车??站3.?7km,至青阳县汽车站25km,至九华山机场36km,至池州火车站、汽车站41km。??二圣村地理位置明显,道路交通便捷通达,方便游客进出二圣村,如图5.1所示。??池州九嶙机场?\??賺?°?^??:’?J?r?^??K9?-?X<L?■?,r.?”??-?o?I?.??图5.彳二圣村地理区位(作者自绘)??I;igure?5.1?geographical?location?ofersheng?village?(drawn?by?the?author)??村情概况:二圣村村域面积达9.?6km2,所占土地面积有14515亩,其中山林占??9000多亩,耕地面积为1400多亩,水稻种植面积145亩,茶叶种植面积840亩。二??圣村分有12个组,共626户,总人数为2426人,约13%的人口外出打工,人均耕地??而积仅0.6亩。因此,二圣村是?个农业耕地而积极少,人I?I少且山林丨丨II'积大的山??区村落如图5.?2所示。??23??
游,既可以发挥核心旅游景点的辐射作用,使得九华山富余旅游经济延伸至周边区??域,又可以对九华山客流量进行分流处理,缓解九华山承载压力。故应极大利用九??华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和市场,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促成区域旅游经济融合??发展。??5.2.2二圣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5.?2.?2.?1九华山景区持续稳定发展??九华山旅游业的发展起源于1980年左右,至1995年,九华山景区旅游接待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万人次,达10019人次;且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亿元,达1_?〇94??亿元;直到2006年,九华山景区被评为W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从此九华山风景区被??广大国内外游客知晓游,九华山景区进入到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段[45]。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九华山地区经济也逐步提升,景区内的旅游设施逐渐完善,历史文物得??到修复,旅游产品与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H渐形成了庞大而稳定的客流市场??和客流规模。如图S.?3-图S.?5所示:近7年的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及农民??人均年收入可看出,九华山旅游市场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旅游业对整体区域经济增??长大,给二圣村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1200??10Q0??^?soo?m?钃挪?m。;?_??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份??图5.?3近7年旅游接待总人数??Figure?5.?3?total?number?of?tourists?received?in?recent?7?years??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供给侧视域下乡村生态旅游创新模式探析——以广东佛山为例[J]. 张钰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我国乡村旅游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张磊,王巧.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05)
[3]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J]. 王慧.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3)
[4]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 孙赫.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11)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 黄震方,陆林,苏勤,章锦河,孙九霞,万绪才,靳诚. 地理研究. 2015(08)
[6]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 王宁. 世界农业. 2015(08)
[7]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 李靓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01)
[8]西昌市农家乐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J]. 熊金银,陈立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07)
[9]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为例[J]. 李强. 农业经济. 2012(12)
[10]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创新性发展策略研究[J]. 孙梅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9)
硕士论文
[1]乡村旅游研究与实践[D]. 黄进.中南林学院 2001
本文编号:3240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24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