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22:15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国家,“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方略,2006年中央1号文件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了具体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举措。 自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以来,破解“三农”问题,要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社会共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本文以为,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方针,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条重要途径。 本文着眼于新农村建设,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历史演进、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完善途径。首先,本文梳理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相关理论,明确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涵、形式、原则、本质。其次,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出发,着眼于新农村建设,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制,论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新形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营造文明乡风的内在动力,是完善乡村治理的参与主体,还是发挥农民主体性、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再次,本文回顾了农民合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生的历史渊源,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我国历史上的农民合作组织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完善措施。鉴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如相关法规与政府配套政策不完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力不足、总体规模小、服务水平低、地区差异大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创造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行动主体,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能力,依据地区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妥善处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村两委、龙头企业的关系,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顺利发展。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防止农地私有化;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约束条件下实现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新形式;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是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约束下的农业现代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是在这一约束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组织;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营造文明乡风的内在动力;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成为未来我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有效组织载体;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新农村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321.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导论12-23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2-15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15-21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21-23
  • 第一章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相关理论23-45
  •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合作社理论23-32
  • (一) 19世纪合作思想的产生23-25
  • (二) 20世纪初期合作思想的分化发展25-26
  • (三) 1940年代以来新古典经济学影响下合作社的模型研究26-28
  • (四) 199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影响下合作社理论的新发展28-31
  • (五) 小结31-32
  • 二、马克思主义的农民合作理论32-39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合作理论32-34
  • (二) 列宁的农民合作理论34-35
  • (三) 斯大林的农民合作理论35-36
  • (四)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农民合作理论36-37
  •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农民合作的理论37-39
  •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理论39-45
  • (一)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涵39-40
  • (二)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原则40-42
  • (三)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本质42-45
  •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5-76
  •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45-49
  •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呼唤45-47
  • (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47-48
  • (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意义48-49
  •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49-67
  • (一) 实现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形式50-53
  • (二) 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53-57
  • (三) 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57-58
  • (四) 营造文明乡风的内在动力58-61
  • (五) 完善乡村治理的参与主体61-67
  •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发挥农民主体性的重要载体67-76
  • (一) 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67-68
  • (二) 农民主体性的体现68
  • (三) 为什么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68-69
  • (四) 怎样发挥农民的主体性69-71
  • (五) 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71-76
  • 第三章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史76-93
  • 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农村合作实践76-83
  • (一) 20世纪初期合作思潮的兴起76-78
  • (二) 民间力量推动下农村合作运动的开始78-79
  • (三) 乡村建设派(知识分子)推动下的农村合作运动79-80
  • (四)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实践80-81
  • (五)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农村合作实践81-83
  • 二、新中国的农业合作化83-87
  • (一) 新中国的农业合作化83-86
  • (二) 农业合作化的历史必然性86-87
  • 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合作组织的发展87-90
  • (一) 改革初期农村社区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87-88
  • (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股份制的引入88-89
  • (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区土地股份制的形成89-90
  • 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90-93
  • (一) 改革初期至90年代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萌芽90
  • (二)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渐发展90-91
  • (三) 21世纪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猛发展91-93
  •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93-116
  •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93-105
  • (一) 发展概况94-96
  • (二) 发生机制96-100
  • (三) 主要模式100-102
  • (四) 制度运行102-105
  •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105-116
  • (一) 相关法规不完善105-109
  • (二) 政府配套政策不完善109-111
  • (三) 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111-113
  • (四) 市场竞争力不足113-114
  • (五) 总体规模小,服务水平低114
  • (六) 地区差异大114-115
  • (七) 纵向一体化经营水平低115-116
  • 第五章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完善116-140
  • 一、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6-122
  • (一) 西方国家农民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116-119
  • (二) 西方国家农民合作社与国家立法119-121
  • (三) 西方国家农民合作社与农业垂直一体化经营121-122
  • 二、创造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122-128
  • (一) 完善相关法规122-125
  • (二) 加大政府的财政扶持125-126
  • (三) 出台更多税收优惠政策126
  • (四) 增强金融支持力度126-127
  • (五) 加强合作教育与培训127-128
  • 三、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128-130
  • (一) 健全组织机制128
  • (二) 健全治理机制128-129
  • (三)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129-130
  • 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行动主体130-131
  • (一) 培育现代农民130-131
  • (二) 培育合作社企业家131
  • 五、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能力131-133
  • (一) 提高纵向一体化经营水平132-133
  • (二) 提高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133
  • (三) 加强品牌塑造133
  • 六、因地制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3-136
  • (一) 依据地区情况,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3-135
  • (二) 依据具体条件,制定发展战略135-136
  • 七、妥善处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相关组织的关系136-140
  • (一) 妥善处理村两委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关系136-138
  • (二) 妥善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关系138-140
  • 结论140-144
  • 参考文献144-15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152-153
  • 致谢15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金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调查——以沧州为例[J];河北金融;2012年04期

2 高帅;;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环境认知调查——以周口项城市付集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朔;中国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磊;农户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和行为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2 植志刚;土地利用制度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的调试[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84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2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