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根源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三农”问题的根源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贫困、农村凋敝、农业萎缩"导致的社会问题。造成农业危机,铸酿社会问题,影响政治稳定,引起社会动荡,扩大城乡贫富悬殊,加重就业压力,延缓人口城市化进程,制约和谐社会建设。根源是制度安排和战略政策选择错误,导致产业、就业和城乡二元结构机制,加剧剥夺"三农",小城镇建设步履艰难,农村工业化与人口城市化脱节。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体制创新,合理调整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关键词】: “三农”问题 二元结构 民生民权民主 城乡一体化对策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一、三农问题的根源“三农”问题积重难返,既是“农”的问题,也是“民”的问题,根源是制度安排错误,战略选择扭曲,政策倾斜失衡,导致产业、就业和城乡二元结构,加剧剥夺“三农”,人口城市化质量低,小城镇建设步履艰难,农村工业化与人口城市化脱节。(一)制度问题第一,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耳东,过剑飞,傅红岩;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浦东新区案例[J];人口与经济;2005年01期
2 许经勇,张一力;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三农问题”透析[J];学术研究;2003年05期
3 杨翠迎;郭金丰;;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运作的困境及其理论诠释[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鹭茵;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2 张文菁,马吉坡,谢富欣;农业科技与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马启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三次文化变革[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4 朱旭东,蒋贞蕾;国家发展与教育发展模式探讨——教育现代化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5 李纯;;制度变迁中的中国家族企业家行为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李沙,杨志伟;略论社会转型期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陈占江;;农民市民化的多元动力及其制度基础[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8 刘新建;刘彦超;;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9 盛广耀;城市化模式转变: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对城市化与“三农”关系的思考[J];城市;2005年06期
10 熊盛文;史忠良;;建立我国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研究[J];当代财经;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楚永生;;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基于乡村治理模式视角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启贵;徐飞;;STS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探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肖唐镖;;乡村建设:概念分析与新近研究[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正喜;;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源流与评估[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陈诗达;;完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侯军岐;卢东宁;费振国;李平;;论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吴秀敏;林坚;刘万利;;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户行为的经济分析——基于成都市天回镇、洛带镇和邓双镇270户农户转移意愿的调查[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鹏程;;“资本”的文化哲学反思[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9 何传启;;世界现代化研究的三次浪潮[A];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第一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迅;城乡统筹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丁赛;政府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曹宗平;城镇化之路—基于聚集经济理论的一个新视角[D];西北大学;2004年
6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肖英;新型工业化战略与新疆工业可持续发展[D];新疆大学;2004年
8 王长寿;中国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叶鹏举;乡城人口迁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与就业:现状及将来预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彦坤;“回流”背景下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郝树源;论我国的体育生活化趋势[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晴慧;新时期中国体育管理社团化取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红升;反思与重建:第三部门在中国[D];浙江大学;2002年
5 邵远江;“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向荣;和林格尔县域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7 程天云;依托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机理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郭潜深;农民增收与制度创新[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安丰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大学生[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利华;基于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俊华;刘均;;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探析[J];甘肃农业;2006年03期
2 孙津;封颖;;变集体所有为公共所有的新型土地生产关系创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5期
3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4 杨菁,徐丹;都市边缘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建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钟丽娟;平等权在我国农村地区失落的原因分析[J];理论前沿;2004年19期
6 张红宇;就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7期
7 崔红志;对把进城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认识[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03期
8 王国军;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初探[J];战略与管理;2000年02期
9 吴大庆,陈海滨;小城镇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军;吴豪杰;曲福田;;二元结构下的“三农”问题及其出路:苏南模式的启示[J];江海学刊;2007年04期
2 高彬彬;马燕;;有关“三农”问题的症结与制度分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3 张保华;;新农村建设与山西“三农”问题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田玉军,马国霞;浅析我国新阶段下的“三农”问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杨峰;彭红碧;;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民国民待遇缺失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10年05期
6 李成贵;中国的二元结构与“三农”困境[J];古今农业;2003年04期
7 李永龙;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刘炜;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进行系统政策创新[J];山东经济;2004年02期
9 牛若峰;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J];古今农业;2003年04期
10 牛若峰;“三农”问题与二元结构政策[J];河北学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学龙;;经济公正:“三农”问题的伦理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戴健华;吕健丞;;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王玉屏;陈泽军;;如何把公共财政框架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4 毛丽玉;;农村基层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以福建闽侯洋里乡为例[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王子义;;“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玉洁;张燕;杨焱;刘艳红;;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7 张景宽;;坚持科学发展观 正确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启英;;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贡献[A];纪念邓小平(上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炎成;夏春萍;;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解决之道[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建锋;;“两个飞跃”思想与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契合与实践构想[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牛有成 北京市副市长 夏占义 中共朝阳区委书记 陈刚 中共顺义区委书记 张延昆 中共通州区委书记 王云峰 北京农学院院长 王有年;北京:重新认识“三农”问题[N];农民日报;2009年
2 陈锡文;及时总结和提升农民的实践经验[N];人民日报;2010年
3 罗博;从吉林榆树透视我国“三农”问题破解新路[N];东方城乡报;2010年
4 韩俊;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N];人民日报;2004年
5 记者 张迎春;我区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为“三农”问题建言献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梦薇;惠农政策为何难惠农[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全国政协常委 刘晓庄;人民的呼声 政府的责任[N];光华时报;2010年
8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子[N];经济日报;2008年
9 本报评论员;“三农”问题关系重庆发展的根本[N];重庆日报;2008年
10 ;解决“三农”问题要用新思路[N];昆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元锋;武汉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与“三农”问题研究——基于农民问题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本军;“三农”问题与政府行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史向军;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丁兆庆;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丁赛;政府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罗夫永;产权组合—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D];新疆大学;2007年
7 颜玉怀;当代中国农民利益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滕星均;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松岭;二元结构下农业发展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孙剑;中国农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三农”问题解决进程[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常正国;浅议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以甘肃省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洁;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性制约因素分析及现实路径选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王春艳;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 薛泽海;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王邦祥;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朱业乾;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8 钟进;湖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杨飞;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D];安徽大学;2005年
10 汪田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三农”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三农”问题的根源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9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429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