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三农”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7:16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三农”思想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抗战时期 国民党 共产党 “三农”思想 比较 成败


【摘要】:抗战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时期。怎样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为抗战救国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及为自己的执政取得更多的群众支持,是当时国共两党都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重视“三农”问题,为此相继出台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与计划。从而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三农”思想,成为中国“三农”思想史和社会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具有相当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历史地位。本文紧紧围绕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三农”思想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其实践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以探讨国共两党抗战时期“三农”思想的区别及其引起的结果,并进一步地研究其历史意义和经验启示。 文章由五个部分构成,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文章的基础部分。主要阐述本课题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抗战时期的时间界定、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三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依据。抗战时期是中国“三农”问题的集中爆发期,这主要是由于战争的破坏、国民党地方政府管理不善以及国民党为了加快发展工业化的步伐,不惜牺牲“三农”代价,过度地剥夺农民剩余所造成的。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三农”思想指的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为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向前发展而提出的思想与对策理论。它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时代背景指的是抗战时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理论渊源指的是国共两党本身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 第二章是文章的重要内容。主要从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调整农业行政等方面介绍、比较了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农业思想。在增加农业产量方面,国民党提出了奖励开荒、合理分配农业劳动力,共产党则提出了开展自上而下的农业大生产运动;在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上,国民党提出了以发展农贷为契机,推广农业合作社的普及,共产党则提出面对广大农民个体的特点,创新农贷形式,发放大规模的农贷资金,农业在合作化问题上提出了改造旧有的劳动互助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在农业管理上,国民党提出积极改革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造臃肿、散漫的农业推广和研发机构的思想。 第三章也是文章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从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改革农村治理的两大方面,阐述和比较了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农村思想。在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上,国民党提出积极推行整理地籍、照价征税,以实现税去地主的思想,同上强调实现“还田于民”;共产党则提出了“减租减息”,并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角度来缓解农村土地问题。而在农村治理上,国民党提出了以推行“新县制”为契机,改革农村基层政治,实现农民自治的思想;共产党提出了实行“三三制”,改革农村政权构成,推行民主制度、改造农村治理模式。 第四章也是文章的重要内容。主要从改善农民经济状况、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对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农民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改善农民经济状况方面,国民党提出了采用先进金融理念,以土地银行为载体,扶植自耕农;共产党提出了提高农民谈判地位的思维,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从而为其经济状况的发展提供条件;在提高农民素质上,国民党提出了加大农民教育投入,改造农民风俗习惯的思想;共产党则对农民识字教育高度重视,提出采取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扫除农村文盲的思想。 第五章是对抗战国共两党“三农”思想绩效的考察和比较。主要通过对抗战时期国统区和抗日根据地的“三农”境况的分析,从农业生产的进展情况、农村社会秩序、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农民的政治地位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三农”思想的成败、得失。
【关键词】:抗战时期 国民党 共产党 “三农”思想 比较 成败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231
【目录】:
  • 目录3-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文献综述9-13
  • 引言13-14
  • 一、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三农”思想的基本问题14-17
  • (一) 抗战时期的“三农”问题14-15
  • 1. 抗战时期的农业问题14
  • 2. 抗战时期的农村问题14-15
  • 3. 抗战时期的农民问题15
  • (二)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三农”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15-17
  • 1. 孙中山“三民主义”15-16
  • 2.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论述16-17
  • 二、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业思想比较17-33
  • (一)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农业思想17-23
  • 1. 奖励移民、开荒,增加农业产出17-19
  • 2. 以合作化推进农村金融,并以农村金融促进农业合作化19-22
  • 3. 改革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和科技发展体制22-23
  • (二) 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农业思想23-30
  • 1. 开展农业大生产运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23-26
  • 2. 注重农业贷款作用,创新农业贷款方式26-29
  • 3. 改造旧有劳动互助形式,,发展新型农业合作化方式29-30
  • (三)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业思想之比较30-33
  • 1.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业发展思想的目标相同30
  • 2.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注重发挥农贷的金融带动作用30-31
  • 3.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重视改变农业生产方式31
  • 4.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业发展思想存在很大差异31-33
  • 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村思想比较33-52
  • (一) 抗战时期国民党农村思想33-38
  • 1. 启动照地价征税的思想与行动准备,为实现“税去地主”奠定基础33-34
  • 2. 强调土地“为自耕农所有”,为“还田于民”创造条件34-35
  • 3. 改革农村基层政治体制,充实群众自治组织35-36
  • 4. 引入民主制度,设置乡村民意机构36-38
  • (二) 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农村思想38-48
  • 1.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与“减租减息”39-41
  • 2. 坚持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与租佃权41-44
  • 3. 改革农村政权组成方式,以调整农村紧张的阶级关系44-46
  • 4. 建立农村民主制度,并改造传统乡村治理模式46-48
  • (三)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村思想的异同比较48-52
  • 1.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村思想的相同点48-50
  • 2.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村思想的不同点50-52
  • 四、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民思想比较52-61
  • (一) 抗战时期国民党农民思想52-53
  • 1. 采用先进金融理念,以实现对自耕农的扶植52
  • 2. 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投入,高度重视农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52-53
  • (二) 抗战时期共产党农民思想53-58
  • 1. 提高农民在土地交易谈判中的地位53-54
  • 2. 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全力提高农民文化水平54-58
  • (三)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民思想之比较58-61
  • 1.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民思想的相同点58-59
  • 2.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农民思想的不同点59-61
  • 五、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所属区域“三农”境况的变化61-73
  • (一)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三农”境况61-67
  • (二) 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的“三农”境况67-73
  • 结语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1
  • 在校科研情况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岳谦厚;董春燕;;抗日根据地时期中共基层干部群体——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的研究[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2 巩瑞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选运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4期

3 陈雷;;论国民党新县制与地方自治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秦英君;蒋介石思想研究[J];民国档案;1990年02期

5 刘慧宇;中央银行与国民政府货币现代化改革[J];民国档案;2002年02期

6 马振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思想理论简析[J];民国档案;2003年01期

7 武心群;夏军;;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新县制实施后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域的变更[J];民国档案;2009年04期

8 夏明方;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2期

9 肖如平;从自卫到自治——论国民政府的保甲制度[J];历史档案;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838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838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c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