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阶段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目标提升的基础与意义
本文选题:生活型贫困 + 生存型贫困 ; 参考:《社会保障评论》2017年04期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成较为完整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其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健全和反贫困行动的持续开展,贫困问题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生存型贫困逐渐减弱,生活型贫困日益凸显。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反贫困行动的领域应该以生活型贫困为主。一般而言,与生存型贫困者相比,生活型贫困者数量要更多,其收入超过了基本生存需要,但仍然处于生活困难之中。在反生活型贫困行动中,尽管社会保险和普惠性社会福利制度都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但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更加基础且重要。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反生活型贫困中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针对生活型贫困者的实际需要,重点帮助他们缩小与非贫困者的收入差距、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融入社会进而增强摆脱贫困的能力。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 has built a relatively complete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poverty action.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nti-poverty action, the problem of poverty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subsistence poverty is gradually weakening, life type pover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future, China's anti-poverty action should focus on life-based povert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in pover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iving poor, and their income exceeds the basic subsistence needs, but they are still living in difficulties. In anti-life poverty, although social insurance and inclusive social welfare system should play an active role, the role of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is more basic and important. The main task of China's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in the fight against living poverty should be to address the actual needs of those living in poverty, focusing on helping them narrow the income gap with non-poor people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Promote their integration into society and thus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escape from povert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
【分类号】:D6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宗银;试论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J];广西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2 闵宗银;试论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3 李巍;周源;;山东省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纪实[J];走向世界;2000年01期
4 马兆明;规范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5 ;江西省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试行)[J];中国民政;2003年10期
6 张克义;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三大问题[J];中国民政;2004年04期
7 谢永行;试论我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年04期
8 赵航;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现状及发展浅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02期
9 于秀丽,姚建平;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J];长江论坛;2005年05期
10 程珊珊;;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J];广东科技;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勇;陈康海;;建立健全我省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制度思索[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吕明晓;;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十大发展方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芙蕾雅;;我国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与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维克;;关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几点思考——以青岛市为例[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青岛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秋叶;健全社会救助制度需要走出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报;2013年
2 记者 杨华;我省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N];陕西日报;2014年
3 刘盈蓉 张融;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在全省实现“六个率先”[N];湘潭日报;2008年
4 邹海贵 刘峥;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风险及防范[N];中国社会报;2010年
5 郭潇雅 齐琦 查英;创新当代中国 社会救助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张建平;保障救助对象家庭基本生活[N];中国社会报;2012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社会保障系主任 韩克庆;创新发展社会救助制度[N];中国改革报;2014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 韩克庆;社会救助制度的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4年
9 山东省民政厅厅长 王浩;建立“大救助”工作机制 推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N];中国社会报;2014年
10 记者 舒国尧 邢幼_";建立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泛的社会救助制度[N];中国社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2 仇志娟;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灾残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建敏;完善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与积极途径[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刘海山;中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筹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岩;完善政府责任在社会救助制度设计中的路径选择[D];河南大学;2011年
4 赵义玉;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汤敏;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若干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6 阎昱蓉;论甘肃地方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7 郭虹豆;我国与东南亚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顾淑敏;社会救助对象的动态监管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9 左政;社会救助中的政府责任[D];郑州大学;2015年
10 刘倩茹;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8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78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