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论新加坡现代化发展五十年

发布时间:2018-05-24 03:46

  本文选题:新加坡 + 现代化发展 ; 参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宣告独立。建国五十年来,新加坡走完了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从发展中经济体进入高收入国家,成为亚洲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现代化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为,以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塑造亚洲最具竞争优势的城市国家,以国际经济中心为主体打造经济结构,以自由港经济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构建运行体制,以外国跨国公司建立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以发展目标为政策导向促进经济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新加坡卓有成效的经济与社会管理、以自由港为核心的开放经济体系、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引进外资与技术创新、国有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
[Abstract]:On August 9, 1965, Singapore officially declared its independence. In the 5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gapore has completed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from developing economies to high-income countries, and has become the most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city country in Asia. Singapore's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s the core to shape the most competitive city countries in Asia, and 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enter as the main body to buil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Combining free port economy with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operating system, establishes the micro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y foreig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promote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and ecology with the policy guidance of development goal. Singapore's effec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management, an open economic system with the free port as the core,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vide our countr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发展报告项目“东南亚地区发展报告”(11JBGP029) 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当代东盟经济发展的格局与趋势研究”(14JJD810004)
【分类号】:F13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昌都 ,杨新鹏;创建优美环境是新加坡的生财之道[J];生态经济;2003年02期

2 梁伯枢;政务部长·国会议员·外交部联络官——赴新加坡培训散记[J];国际人才交流;2003年12期

3 张敏;新加坡:诚信带来良好形象[J];文明与宣传;2003年04期

4 ;新加坡环保有奇招[J];重庆与世界;2004年10期

5 刘少才;新加坡交通:花园式管理与文明[J];运输经理世界;2005年06期

6 苡人;感受都市文明——新加坡印象[J];中国信用卡;2005年08期

7 付晨明;;新加坡:公务员加薪用心良苦[J];人力资源;2007年13期

8 闾丘露薇;;新加坡特色的和谐[J];商业文化;2007年23期

9 丹·赛诺;索尔·辛格;;新加坡:从以色列学到了什么,没有学到什么?[J];中国机电工业;2010年11期

10 刘清滢;;不要“老”在新加坡[J];中国报道;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元礼;;入世后政府官员收入研究——新加坡“高薪养贤,厚禄养廉”的启示[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赵自勇;;新加坡将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吗?[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黄海涛;;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看当代儒学的复兴[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郑俊;林晓英;夏绚绚;;新加坡发展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5 孟书明;;爱国——增强公民意识的基本内容——从中外比较中看增强公民爱国意识的普遍性[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蒲勇健;;案例2 新加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7 刘思博;;小块头的大智慧——新加坡城市交通考察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8 龙朝阳;邓依伊;鲍维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模式的实施利弊浅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9 朱天明;杨桂山;万荣荣;王琳;;新加坡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经验借鉴[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10 ;案例1 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杨新鹏 朱昌都;新加坡检讨经济发展思路[N];经济参考报;2002年

2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翁东辉;新加坡自由贸易呈现亮点[N];经济日报;2003年

3 何沙洲;新加坡欲占中国旅游市场风光[N];经理日报;2004年

4 慧敏;业界人士质颖新加坡100%拥房率政策[N];建筑时报;2004年

5 ;新加坡:这样解决缺水难题[N];人民长江报;2005年

6 曾娅;新加坡:五绘蓝图创造信息化奇迹[N];人民邮电;2004年

7 朱昌都 杨新鹏;新加坡:让工业化不留后遗症[N];市场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何华峰;基金业成支柱新加坡金融中心重新定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9 陈文;新加坡催生“新新加坡”[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10 新鹏;新加坡:治理工业化的环境后遗症[N];中国建设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广存;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耿晓燕;论新加坡政府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的作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冰;新加坡乐龄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守杰;论新加坡实用主义外交[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梅雪;新加坡与中国反腐机制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王涛;新加坡行政体制的特征:合理性及其面临的挑战[D];山西大学;2005年

7 蒋俊化;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邝浚皓;新加坡公民对中国的看法:朋友还是敌人[D];清华大学;2012年

9 李俊彦;从新加坡2011年大选看“新加坡式民主”的演进[D];外交学院;2013年

10 王洪涛;威权体制与新加坡的政治稳定[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27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927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