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宅基地退出的增值收益形成机理及分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21:2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及"促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等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宅基地退出试点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对于农民具有重要的生存保障作用。然而,在当前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民作为宅基地使用权人,其土地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农民权益受损问题普遍存在。而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为研究对象,对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分配主体及分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提出宅基地退出中的相对增值和公共增值的概念,建立宅基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对宅基地增值收益进行定量测算。将"联盟收益分配"方法引入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当中,分别确定政府和农民两大主体在宅基地退出中投资额的大小,并将政府和农民退出宅基地后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纳入分配模型当中进行研究。运用模糊评价方法确定农民和政府在宅基地退出中的风险系数,对联盟产生的利益分配进行分析,寻求最优利益分配的方法,定量确定政府和农民间的收益分配比例。根据以上研究,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九江县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及其分配进行研究。测算得出九江县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为3870.28万,运用联盟收益分配模型研究得出政府和农民两大主体在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中的分配的比例分别为0.52和0.48。而实际上政府在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中对农民退出宅基地的补偿标准偏低,政府和农民都面临着经济、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不同的风险。政府就农民宅基地地上附属设施拆迁进行少量的赔偿,缺少对宅基地使用权价值进行补偿,不利于农民抵抗风险。联盟收益分配方法同时将参与主体的投入和风险纳入分配模型中,能够有效、合理的对宅基地增值收益进行分配,将农民的利益诉求充分考虑到增值收益分配当中,在实践当中是可行的。论文最后从宅基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主体、分配方法以及分配结果等多因素出发,提出明确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进行二次收益分配等建议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
本文编号:2304032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研究
1.2.2 宅基地退出的内涵、方式和补偿研究
1.2.3 宅基地增值收益研究
1.2.4 增值收益分配原理及方法研究
1.2.5 小结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的创新
2 理论基础
2.1 产权理论
2.1.1 产权的定义和功能
2.1.2 宅基地产权
2.2 分配理论
2.2.1 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
2.2.2 马克思分配理论
2.2.3 我国的分配制度
2.3 企业联盟收益分配理论
2.3.1 企业联盟收益分配的概念和特点
2.3.2 企业联盟收益分配的原则
2.3.3 企业联盟收益分配
3 宅基地退出的增值收益形成机理
3.1 相关概念及内涵
3.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3.1.2 宅基地的内涵及特征
3.1.3 宅基地退出
3.1.4 宅基地增值收益
3.1.5 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
3.2 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
3.3 宅基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
3.3.1 宅基地增值收益的形成原因
3.3.2 宅基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
3.4 宅基地退出中的增值收益测算
4 宅基地联盟收益分配模型
4.1 分配要素和原则
4.1.1 分配主体
4.1.2 分配要素
4.1.3 分配模式
4.1.4 分配原则
4.2 分配流程及模型
4.2.1 分配流程
4.2.2 分配模型
4.2.3 模型分析
5 实证研究
5.1 研究区概况
5.2 研究区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测算
5.2.1 政府投资管理成本
5.2.2 建新区政府出让土地收益
5.2.3 研究区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
5.3 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
5.3.1 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要素识别
5.3.2 模型参数的确定
5.3.3 宅基地联盟收益分配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专家咨询问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向丽;巩前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农民宅基地增值收益形成及估算[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张长春;高泽崇;李昕;陈英;于秋玲;王庆录;周智;;河北省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类型划分与选择[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3 蔡国立;徐小峰;;地方宅基地退出与补偿典型模式梳理与评价[J];国土资源情报;2012年07期
4 徐小峰;胡银根;魏西云;王恒;;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几点思考[J];国土资源情报;2011年08期
5 马宗国;田泽;;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思考[J];理论探讨;2011年04期
6 易小燕;陈印军;肖碧林;李倩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年01期
7 卢艳霞;胡银根;林继红;戴勇毅;;浙江农民宅基地退出模式调研与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01期
8 张云华;;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保护农民土地权益[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5期
9 陈莹;谭术魁;张安录;;武汉市征地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测算[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12期
10 张德松;;关于建立健全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探讨[J];浙江国土资源;2009年10期
本文编号:2304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30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