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兰州市的调查
[Abstract]: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itizenship, expand domestic dem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romote the formulation and perfe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policy, the author makes use of the survey data of income status of 600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in Lanzhou. By using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come statu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r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ender, age, vocational skills, employment industry, position, whether or not to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and the nature of the unit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come;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year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incom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not strong.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erfecting the service system of public employment, strengthening and perfecting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Lanzhou, and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mechanism of normal increase of wages and payment guarantee mechanism of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3YD123) 兰州市科技局规划项目(2012-1-81) 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14-024E)
【分类号】:F3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成荣;张斐;卢雪和;;中国女性流动劳动力收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4期
2 徐辉;甘晓燕;;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与收入的相关性研究[J];调研世界;2013年02期
3 兰星天;张士云;胡焱;;安徽省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4 刘畅;制度排斥与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社会福利;2003年07期
5 宗成峰;李茜;;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以北京市建筑业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钱雪飞;;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情况及影响因素[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7 成艾华,姚上海;农民工的代际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20期
8 卢志刚;宋顺锋;;农民工收入微观影响因素统计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9 罗锋;黄丽;;人力资本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影响——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经验证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01期
10 高文书;;进城农民工就业状况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石家庄、沈阳、无锡和东莞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世忱;马春丽;;重庆市都市圈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状况研究——以渝中区“棒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2 马春丽;肖世忱;;重庆市“棒棒”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3 赵翔;张向东;;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4 范华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张世伟;赵亮;万相昱;;人力资本对农村迁移劳动力收入的影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赵亮;张世伟;;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险参与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李燕;;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途径选择[J];沧桑;2009年05期
8 谢勇;;基于就业主体视角的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9 唐凯娥;魏炼红;李忠云;;农民工进城就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1期
10 夏丽霞;高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忠云;;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制度障碍与保障机制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军;刘小珍;;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性排斥:廉租房评估制度的反思与重建[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梅良英;刘家发;俞文兰;周安寿;王景江;吴培华;黄健;夏颖;;某省1830名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肖文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促进利益兼容[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军军;吴晓;;苏南开发区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空间类型及特征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卢海阳;钱文荣;;农民工人力资本与工资关系的性别差异及户籍地差异研究[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葛信勇;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高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本培育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姜励卿;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户籍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郭金丰;城市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何明洁;劳动与姐妹分化:中国女性农民工个案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10 许光;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福利经济视角下的城市贫困群体现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甘茂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贺凤娟;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敏;产业集群升级背景下的非正规就业演进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张万福;陕西省佳县农民植枣意愿及适宜规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韩雪;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9 涂珊;农民工进城就业保障制度变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连圣;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协调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良q,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王明进;岳昌君;;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计量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3 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侯风云;张凤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5 戴霞;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影响因素中的性别差异——以厦门市流动妇女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6期
6 段成荣;张斐;卢雪和;;中国女性流动人口状况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4期
7 赵树凯;边缘化的基础教育——北京外来人口子弟学校的初步调查[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8 严善平;;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人员流动及其决定机制——兼析大城市的新二元结构[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9 张银;李燕萍;;农民人力资本、农民学习及其绩效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2期
10 张永丽;杨志权;;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因素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J];生意通;2010年04期
2 张铁军;孟筱;;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新东方;2010年02期
3 孙瑞灼;;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5期
4 杨箴立;;浅论“新生代农民工”及其人文综合素质的培训[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05期
5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路在何方[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0年05期
6 张远秀;孔利;;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角度看民工荒问题[J];知识经济;2010年12期
7 张立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途径分析[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8 李茜;;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的自身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9 刘哲;刘静;;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建议[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7期
10 吴兴国;丁国峰;;意识、方式、能力:新生代农民工权利实现的影响因子——基于农民工主体的视角[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颜敏丹;“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观接近大学生[N];台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田新元;“新生代农民工”心在哪里安放[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早报特约评论员 于建嵘;用制度建设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进城[N];东方早报;2010年
4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省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蔡树峰;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N];河南日报;2010年
5 ;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城市化取向[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海涛 王腾飞 李丽颖;让新生代农民工跨越城乡鸿沟[N];农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保障与身份认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本报财经评论员 刘伟;“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政策视野[N];深圳商报;2010年
9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系副主任 高帆;当“新生代农民工”渐成务工主体[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何宗渝 黄深钢 雷敏;新生代农民工也给中国带来新机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6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7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柳延恒;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霞;新生代农民工休闲生活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肖亚鑫;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赵连圣;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协调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田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芳;返乡相亲: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种择偶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及融入路径探讨[D];兰州大学;2011年
7 牟增芬;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耿昕;社会排斥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时艳敏;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伍敏;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缺失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12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31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