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转型背景下社会整合机制创新

发布时间:2018-11-13 11:23
【摘要】:社会发展必然伴随着社会分化,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期,组织、阶层、价值观念的分化严重,城乡差距不断加大,需要通过建立充分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有效的社会价值整合机制、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和规范化的回应机制,对社会进行有效的整合,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
[Abstract]:Social development is inevitably accompanied by social differentia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period of rapi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division of organization, stratum and values is serious, and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widening constantly, so we need to establish adequate social interest expression mechanism.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ncom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the effective social value integration mechanism, the perfect 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 and the standardized response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society and ensure the benign operation of the society.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11B080
【分类号】:C9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小辉;;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普适性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司马俊莲;;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理依据新论[J];法学评论;2010年06期

3 张金海;程明;周亚齐;;论跨文化传播中的广告文化冲突——兼论广告文化霸权与文化殖民[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4 陶冶;;认同、表达与软实力——浅谈历史叙事的荧屏建构[J];东岳论丛;2013年03期

5 安然;魏先鹏;;华裔新生代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分析[J];对外传播;2013年11期

6 王思聪;;文化失语症与跨文化教育的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年01期

7 蔡武进;;警察法治建设的意境、困境及路径——基于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廉洁执法的追问[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卢梦鸽;;教育安全视角下的边境国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3期

9 刘祖云;高振杨;;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建设:背景、环境与境遇[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韩健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当代困境及其应对——基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新变化的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董强;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界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海燕;中学语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D];山东大学;2011年

4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孙宁;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论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玲玲;贵州布依戏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李文军;自我、他者、世界[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文君;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中国文化认同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甘砚聪;网络环境下插画的审美泛化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栋;后殖民语境下的J.M.库切小说主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帆;亨廷顿《我们是谁》隐性种族歧视批判[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丹丹;城市新移民子女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元雄;萨义德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俞庆;解析穆斯林移民与法国社会的冲突[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黑志燕;盖头姑娘的信仰生活与穆斯林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周晔;成就,挑战,路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胡建明;他山之石的得失相依[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美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整合体系的演变[J];学习与探索;2004年01期

2 李辽宁;闻燕华;;近年来国内社会整合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07年06期

3 程竹汝;中国共产党与社会整合[J];学习与探索;1999年05期

4 程美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整合体系的演变[J];天中学刊;2003年01期

5 鲍勃·休伯,张大川;社会整合理念:一份政策研究议程[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4年03期

6 王涛;人性·信仰·道德与社会整合[J];东岳论丛;2004年05期

7 胡艳华,万江红;孙中山与杜尔克姆社会整合思想的分析比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崔晓庚,郜世奇;社会整合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实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李尚清;加强党的社会整合和执掌政权功能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9期

10 甘满堂;;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第三届两岸三地高校社会学研讨会综述[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志平;;社会整合视野下上海社会60年的发展与变迁[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翟桂萍;孙力;;社会整合: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路径——以上海社区党建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钟其;;通过制度的社会整合——试论制度整合[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增武;许尧;;在社会整合中实现社会和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远太;;从分化到合作:当代社会建设的政治意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建新;;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兼论转型时期社会组织的复位[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峰;;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和谐社会视野中执政党的社会整合[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罗峰;;“嵌入性”视角中的政党权威与社会整合:一种比较分析[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9 赵佳维;;村规民约:农村社会整合的一种重要机制[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献忠;;社会整合中的青年群众工作[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赵树坤;通过司法助益社会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朴林;社会整合与和谐社会[N];学习时报;2007年

3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罗峰 教授;完善公共治理 促进社会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赵海均;积极慎重地推进社会整合[N];工人日报;2000年

5 王运生;社会整合:从价值到行为[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一溪;执政党的重要功能是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N];东方城乡报;2013年

7 谭雪;从社会整合看统一战线[N];联合日报;2006年

8 北京大学 张静;身份:公民权利的社会配置与认同[N];光明日报;2009年

9 陈光金;建构社会和谐研究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改革与创新: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的未来[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松;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杨忠东;美国穆斯林的信仰实践与社会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罗峰;变革社会中的政党权威与社会整合[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李沛;祠堂、祠堂戏剧与社会整合[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惠;利益分化下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贾绘泽;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整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涂小雨;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吕小康;社会转型与秩序变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学阐释[D];南开大学;2009年

9 黄建文;新时期执政党社会整合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崔晓晖;意识形态认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耀国;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历史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陆琪;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当前社会整合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3 肖楚舒;转型时期的社会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蔡平婧;公民社会成长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现代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洋;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整合中的权威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刮德祥;嵌入视角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整合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文斌;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完善社会整合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佟岳芳;社会工作视域下的职业团体内部自助与社会整合[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田淑芳;李鸿章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28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328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2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