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传统农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8:19

  本文关键词:传统农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方很多国家很早之前就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其中最早的是德国。我国也在发展中意识到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逐渐开始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虽然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仍有很多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例如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小、框架结构不够完善、公平性彰显不足、社保基金账户资金被擅自挪用等许多问题。其中,笔者认为从宏观层面看,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城市和农区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农区地区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多,但是其社保辐射范围却远远低于城市。因此,本文试图在整合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脚步进程中,分析我国传统农区社会保障建设。 我国学者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也由来已久。农区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结果往往很难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国内许多学者分析主要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去考量。比如农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经济实力弱,社会保障发展缺乏动力;农区社会保障管理机制混乱,监管不严,基金容易被私吞等等。还有一些学者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农区居民养儿防老意识根深蒂固,改变观念很难;农民保险防范意识比较弱,认为当下缴纳的资金以后受用不划算,政策推行比较困难等等。 笔者认为,我国传统农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顺畅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农区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制约了社保体系的推广。社保体系应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滋生出来的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一个体系脉络。如果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人们的温饱问题还不能解决,社保覆盖面自然就比较低。其二,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够。社保体系本身是需要政府来牵头,需要政府下决心去做的一项长期工作。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发展会缺乏动力,开始施行的政策也比较容易夭折。其三,受历史发展变迁的影响。我国传统农区社会保障的发展脉络,刚开始是以家庭为单位,大都是农民种田耕地为生维持家庭开支和所有家庭支出。然后,发展到以集体为单位,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发展到现在,农区地区又回到了以家庭保障功能为主的社保体系。受历史发展影响,传统农区的农民以家庭为中心的观念深入人心,农区广大农民仍然存在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思想,他们认为依靠国家来保障自己的生活比较不现实。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角度分析,在捋顺社会保障发展体系的发展脉络后,通过对国内外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分析,提出适合我国传统农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路。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此问题,我国农区现如今也分为三类型的人口。第一类为传统农民,这类人群仍然保持历史的发展脚步,,以农作物生产的收入维持生计,对这类农民我们要采取渐进式的方式,一步步的完善他们的社会保障。主要还是应该从土地入手,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带动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二类为进城务工人员。这类人处于中间阶段,他们向往城市生活,并已经在城市租房生活,因此这部分人口应该纳入城市部分,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保福利。第三类农民为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工业化发展为契机,自主创业的农民。这部分农民虽然仍生活在农区,但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一般农民,这部分人口的社会保障也可以拿出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 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篇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了社会保障的概述以及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认识,概括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并提出研究中的创新点。第二部分详述了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历史脉络,接着叙述了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前进历程。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产生的相应问题。第四部分由整体到部分,提出我国传统农区社会保障的发展变迁以及目前现状和主要问题,以河南省为例,重点分析了养老、医疗、事业、工伤、生育、社会救助等各方面的现状,并提出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第五部分在以上几部分的分析下,提出我国传统农区分情况的不同发展策略,以此探求我国欠发达地区农区社会保障建设的出路。
【关键词】:传统农区 社会保障 体系 问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3.8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4
  • (一) 研究背景11
  • (二) 研究意义11-14
  • 二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14-19
  • (一) 相关概念界定14-15
  • (二) 文献综述15-19
  • 三 研究内容及框架19-20
  • (一) 论文的主要内容19-20
  • (二) 文章的结构框架图20
  • 四 研究中的创新点20-21
  • 第二章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21-27
  • 一 社会保障体系历史演进21-22
  • (一) 工业化之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及特点21
  • (二) 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产生的背景及发展21-22
  • 二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前进历程22-24
  • 三 传统农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发展变迁24-27
  • (一) 以家庭为单位,土地为载体的社会保障路径24-25
  • (二) 以集体为单位,土地为载体的社会保障体系25
  • (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农区社会保障建立25-27
  • 第三章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27-35
  • 一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27-30
  • (一) 城镇职工社会保障27
  • (二) 城镇居民与农区居民社会保障27-30
  • 二 中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30-35
  • (一)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仍然有待增加30
  • (二) 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不完善30-31
  • (三)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略显不足,很难承担其服务社会的职能31-32
  • (四) 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效率低下,很难调动政府与市场的行动积极性32
  • (五) 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32-35
  • 第四章 传统农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所遇到的特殊问题-以河南省为例35-43
  • 一 河南省社会保障的现状35-40
  • (一) 养老保险35-36
  • (二) 医疗保险36-37
  • (三) 失业保险37
  • (四) 工伤保险37-38
  • (五) 生育保险38
  • (六) 社会救助38-40
  • 二 河南省与传统农区内部省份的比较分析40-41
  • 三 河南省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存在一些主要问题41-43
  • (一) 保障资金来源不足41
  • (二) 社保项目发展相对不平衡41-43
  • 第五章 结论43-49
  • 一 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化社保机制,推进农区与城市社保制度的统一43-44
  • 二 创新农区组织机制,推动农区社会保障机制发展44
  • 三 创新农区土地制度,推动农区社会保障机制发展44-45
  • 四 鼓励发展农区经济,提高农区居民收入水平45-46
  • 五 重点关注进城务农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46-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作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2 王成新;陆彦;;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3 张敏;;统筹城乡就业的经济法思考及完善立法的建议[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刘文娟;;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J];大连干部学刊;2007年08期

5 覃双凌;;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对策取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6 林淑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综述[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邢红娇;;关于高校中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兰澄世;辛德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6年02期

9 王东进;怎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13期

10 孙文基;;试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思路[J];农业经济;200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传统农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70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