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
发布时间:2017-03-27 20:16
本文关键词:论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表达自由与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表达自由是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社会的重要武器。在工业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已经成为人类的首要基本人权或者法定权利,表达自由的实现经历了从局部接受到普遍接受,从思想原则到制度化设计与实践的曲折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保障是表达自由最直接的保障,表达自由只有通过法律保障才能从思想上的权利转变成实际可行的权利。二十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人类社会逐步迈入了信息社会。在这个新兴社会中,信息和知识通过世界上所有的网络生成、交流、共享和传播,信息资源成为了社会存在的基础,而我们知道,表达自由是保障信息资源的重要制度,因此表达自由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成为了信息社会的核心。从工业社会背景拓展到信息社会背景下去研究表达自由及其法律保障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必要的研究课题。 考虑到表达自由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所具有的综合性与复杂性,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了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一般理论,内容包括采用表达自由来进行表述的理由、表达自由其所具有的涵义、信息社会与表达自由以及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特点等内容。第二部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在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必要性,讨论了包括新加坡、德国、英国以及美国等不同国家在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实践经验,并阐述了这些国家的实践经验给我国带来的启示。第三部探讨我国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法律保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对现行的宪法、法律性文件、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进行分析,同时对我国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法律保障在立法、执法以及司法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结合这些分析,本文在第四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策略。 本文努力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出发,结合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实际情况,对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从宪法学的角度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该研究对我国宪法学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表达自由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信息社会 表达自由 宪法 法律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1
- 一、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一般理论11-19
- (一) 表达自由的一般理论11-14
- 1、用表达自由进行表述的原因11
- 2、表达自由的涵义11-13
- 3、表达自由的宪法意义13-14
- (二) 表达自由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变化14-19
- 1、表达自由权利主体的新特点15-16
- 2、表达自由义务主体的新要求16-17
- 3、表达自由表达媒介的新拓展17-19
- 二、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必要性分析和国外实践经验19-26
- (一) 信息社会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必要性分析19-21
- 1、在国家层面上:网络既是权力源,也是威胁源19
- 2、在社会层面上:网络既是解放工具,也是控制工具19-20
- 3、在个体层面上:网络赋权背后的控制和操纵20-21
- (二) 国外信息社会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实践经验21-26
- 1、新加坡21-22
- 2、德国22-23
- 3、英国23
- 4、美国23-24
- 5、启示24-26
- 三、我国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26-33
- (一) 我国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现状26-29
- 1、宪法27
- 2、法律性文件27-28
- 3、行政法规28
- 4、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28-29
- (二) 我国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29-32
- 1、立法29-31
- 2、执法31
- 3、司法31-32
- (三) 小结32-33
- 四、我国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策略33-43
- (一) 完善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基础33-34
- 1、加快信息社会的建设,完善保障表达自由的基础设施条件33-34
- 2、启动修宪程序,完善宪法中表达自由的表述34
- (二) 建立以宪法为基础的保障表达自由的法律体系34-37
- 1、增加宪法对表达自由的明确限制34-35
- 2、完善与宪法相配套的表达自由保障法律的立法35-36
- 3、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表达自由司法救济途径36-37
- (三) 制定我国的《表达自由保障法》37-41
- 1、《表达自由保障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主体37-38
- 2、《表达自由保障法》的立法原则38-39
- 3、《表达自由保障法》的立法内容39-41
- (四) 重视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司法解释和判例41-42
- 1、加强司法解释的作用41
- 2、重视判例的作用41-42
- (五) 小结42-43
- 结束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雪洁;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监管法律模式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孙拉萨;网络空间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文杰;行政许可设定的正当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飞;英国宪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曹良韬;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巨振阳;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魏群;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信息社会背景下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7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