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11:17

  本文关键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0年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03年起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投资于股票市场,其资产规模自成立之初的200亿扩大到2014年底的1.53万亿。从社保基金总体投资收益角度看社会保障基金的利润增长水平较高,年度投资收益率于2007年最高达到了43.19%,平均年度收益率也达到了8.38%,高出年均通货膨胀率2.42%近6个百分点,在尚不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中,社保基金依然有着较好的利润攫取能力。鉴于社保基金的政府背景,它被赋予了“国家队”的美誉,成为了市场投资的风向标;此外,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资金规模庞大,其投资行为对我国资本市场会造成较大影响,故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会密切关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动态。本文选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其近年来对股票市场的投资组合数据为依托,通过CAPM模型研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并进一步从社保基金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两方面综合分析不同经济周期下社保基金的投资行为。实证分析方面首先根据ITM模型分别计算出社保基金在牛市、熊市初期和末期持股的M值,根据模型结论判断出在各个阶段社保基金具体采用动量还是反转策略;在此基础上,利用描述统计的分析方法对近年来社保基金投资行业和重仓股的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更为直观的市场指标——市盈率和贝塔系数的分析来指导投资行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本文选题的角度较新颖。针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即将入市的话题,研究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行为不仅对其入市有着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也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指导;其次,在具体研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行为的过程中结合了技术面和基本面的综合考察,研究结构更为完整;最后,在具体分析市盈率和贝塔系数的参照指标选取过程中,本文比较了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和沪深300指数等,最终选取和社保基金相关性最高的沪深300指数作为对照,结论更接近现实。最终全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当前国情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应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构建债券、银行存款和股票市场合理配比的投资组合,在一定的投资风险范围内社保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既能降低组合风险又能提高组合投资收益率。第二,社会保障基金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需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找到合适的进场和出场时机。反转策略主要运用于牛市和熊市的末期;动量策略主要运用于牛市和熊市的初期。第三,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行业的选择上有较为明显的特征:行业集中度较高且重仓行业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机械设备制造业基本处于为第一重仓股的地位,交运、水电、公共事业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然而具体到各发展阶段的重仓行业也非一成不变,在市场出现明显投资导向调整时能及时找准风向进行行业调整。另外,在牛市行情中投资行业相对于熊市当中会趋向分散。第四,社会保障基金重仓股市盈率和贝塔系数呈现明显变化规律。重仓股市盈率总体呈上扬趋势,即并非单纯的价值投资亦有高成长性投资倾向。从熊市的中后期到牛市的初期,重仓股以贝塔系数较高的个股居多;从牛市的中后期到熊市的初期,重仓股以贝塔系数较低的个股为主。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 投资组合 风险收益 择时能力 持股偏好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F842.6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0-11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1-12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2-17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17-19
  • 第二章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情况分析19-30
  • 第一节 社保基金的投资特征分析19-21
  • 第二节 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选择21-26
  • 第三节 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分析26-28
  • 第四节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分析28-30
  • 第三章 社保基金在不同经济周期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30-39
  • 第一节ITM基金投资策略分析模型简介30-31
  • 第二节 样本数据描述与模型计算31-35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35-36
  • 第四节 社保基金择时能力与市场估值36-39
  • 第四章 社保基金投资行业配置及重仓股特征分析39-45
  • 第—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行业配置39-41
  • 第二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重仓行业的变化趋势41
  • 第三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重仓股的市盈率分析41-42
  • 第四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重仓股的贝塔系数分析42-4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5-48
  • 第—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行为总结及启示45-46
  • 第二节 研究展望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民;法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J];中国劳动;2001年06期

2 刘华,卢宇燕,陈辉;聚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J];统计与决策;2001年03期

3 郑雅敏 ,张晓红;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初探[J];吉林财税;2003年01期

4 王辰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23期

5 刘琳;;浅谈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监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2期

6 王静;;社会保障基金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23期

7 李荣梅;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的构建[J];辽宁财税;1999年08期

8 刘燕斌;关于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机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劳动;2000年10期

9 廖善康;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管理初探[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王丽宁;;社会保障基金营运渠道[J];北方经贸;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曲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社会保障基金监督与运营研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博雅;;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与证券市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4 陈银焕;;浅析我国社保基金监管制度的问题及完善[A];河南省金属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武普照;王鹏志;;社保基金实业投资的流动性难题及破解路径——基于金融创新的视角[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同毅;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工作[N];云南日报;2002年

2 记者 蓝青;财政将大力充实社会保障基金[N];中国老年报;2002年

3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4 许志峰;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N];人民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孟帅 张放 段智;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要有新举措[N];云南政协报;2006年

6 戴荣;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N];新疆日报(汉);2000年

7 通讯员 张九绩 张日华;安仁多措并举做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工作[N];郴州日报;2009年

8 张健;从“产出”的角度看社会保障[N];经济参考报;2001年

9 郭健;当前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10 乔新生 吴睿鸫;我们的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吗[N];法制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tR;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行机制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李相敏;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的公共性与管理依据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程晓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丽华;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龙菊;我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瑞斌;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管理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2 钱钢;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有效运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杜晓宇;社会保障基金监督主体资格认定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姚璐;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完善[D];山西大学;2013年

6 蒙俊;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韩俊;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8 陈明霞;社会保障基金风险预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段豪;长春市社会保障基金运行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石慧;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体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84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3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