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昆明市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1 20:00
  在我国近年来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脱贫问题一直都制约着我国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工作放在及其重要的位置上,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精准扶贫政策,旨在将更多的力量放在解决最需要解决贫困的地区上。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盛景举世瞩目。同时,城市水源保护区又是以生态保护为主,因为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导致水源地区的贫困情况与一般偏远贫困地区有所不同,在当前国家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探究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昆明市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近年来的扶贫效果评价及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实践方案,有助于对正确处理好城市水源保护区经济落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及问题,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昆明市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对象,对扶贫效果评价及后续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和评价,并且找到适合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量身定做”不同的水源地区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保障措施,以便更好地在我国广大的水源保护区进行推广。 

【文章来源】: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国内外扶贫效果评价研究
        (二)关于国内扶贫效果及发展问题的研究
        (三)关于水源区生态保护及后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水源保护区
        二、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及移民搬迁
        三、扶贫效果及脱贫标准
    第二节 相关理论研究
        一、扶贫效果评价理论体系
        二、国外目前比较成熟的扶贫模式概述
        三、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效果评价的基础与前提
        一、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水源保护区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性
第二章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评价分析
    第一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基本概况
        二、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扶贫历程
        三、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特点
    第二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评价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三、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第三章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传统发展模式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一、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产业的深层次开发
        二、基础设施滞后
        三、民生问题突出
    第二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相互制约
        一、发展模式缺乏规划引领且先天开发范围受条件制约
        二、中心发展滞后周边乡村发展分散化
        三、特色产业培育困难
        四、人为活动因素影响大但监督体制不完备
    第三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政策执行力不足
        一、发展政策普及宣传不到位
        二、可持续发展模式固化
        三、扶贫及可持续发展政策不配套及落实不到位
        四、靠财政资金补偿扶持但力度小缺口大
第四章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体制约束
        一、模式层面固化与可持续开发不相宜
        二、体制因素对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经济落后程度的影响
    第二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保障与防护的缺失
        一、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二、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多依靠财政资金且惠及面小
        三、水源区级别和管护范围多方面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第三节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缺陷
        一、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定位出现偏差
        二、可持续发展决策缺少独立有效的评估系统和问责机制
        三、可持续发展工作缺乏社会群体力量的支撑
第五章 优化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一节 打破松华坝水源区固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一、第一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生态都市农业转变
        二、构建农户农业发展的风险保障体系
        三、注重需求、赋权于民创新调整水源区扶贫开发模式
    第二节 立足生态保护打造松华坝水源区新兴产业替代模式
        一、推进无污染、甚至能促进生态保护的产业建设
        二、探索水源区在可控范围内发展适度休闲生态旅游
        三、加快周边农村互帮互助共建特色产业及服务流通网点
        四、集中搬迁优先安置,开展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
    第三节 全面提升松华坝水源区的民生保障质量
        一、积极落实移民搬迁住房安置
        二、实施水源地区教育扶持
        三、制定健康特惠政策到户到人
        四、建立基础保障扶持体系
    第四节 加大各级财政补助扶持力度
        一、应保尽保水源区农村居民补偿补助及保障资金
        二、争取省、市批准水源保护区继续享有第三板块政策待遇
        三、探索可持续的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四、引入多方资金渠道并与市场化机制相结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200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200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