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土地资产化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08:23

  本文关键词:土地资产化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地资产化,即借用经济学中资产的概念,将土地视为一种可以用来进行投资的资源,通过对这种资源的合理经营和运作给农户带来收益的过程。目前,农村土地资产化模式主要有:土地私有化模式、资产量化模式、土地股份模式,其中目前实践最多,最为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是股份制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产权均分”模式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一是均分土地使用权提供的社会保障不具备互济性的特征;二是均分土地使用权提供的社会保障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均分地权阻碍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影响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土地资产化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均分地权对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化的影响。一是农村土地资产化可以实现将农村土地“化零为整”,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资产池”;二是能实现土地的“持续增值”,有利于保证农村社保资金持续来源;三是能够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三位一体”社会保障筹集机制,有利于农村社保资金的自我积累。因此,改革当前农村均分产权的土地经营形式,建立资产化的土地经营模式是建立社会化农村社会保障的必由之路。目前,利用土地资产化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着重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确立农村土地的基本运营模式。具体来说:第一,准确界定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第二,要成立农村土地资产化专门管理机构;第三,要将集体和农民个人土地入股;第四,要建立科学的土地资产化运营方式;第五,要合理地将土地资产化利益分配。其次,要确立因地制宜的社会保障形式。具体来说:在组织管理形式上:形成政府主导,专业化运作形式;在参保人员资格认定上:形成以拥有土地资产者为主,差别对待为辅的形式;在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上:形成多渠道筹集形式;在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建立上:形成“个 社统筹”账户形式。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上:形成专业化管理模式。土地资产化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构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功经验。但是有很多深层的问题依然亟需得到解决:一是农地产权制度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农地价值评估理论要有新的突破;三是尽快形成农地市场化配置机制。
【关键词】:市场经济 土地资产化 农村社会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8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21
  • 第一章 农村土地资产化对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化的影响21-35
  • 第一节 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内涵21-25
  • 一、土地资产化的含义21-23
  • 二、土地资产化的利益主体23-25
  • 第二节 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基本形式25-28
  • 一、土地私有化模式25-26
  • 二、资产量化模式26-27
  • 三、土地股份制模式27
  • 四、永佃权模式27-28
  • 第三节 农村土地资产化对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化的作用28-35
  • 一、均分产权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制约作用28-31
  • 二、土地资产化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构建作用31-35
  • 第二章 农村土地资产化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35-46
  • 第一节 农村土地资产化的运作模式35-38
  • 一、要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35-36
  • 二、成立独立、专门的管理机构36
  • 三、采用土地股份制形式36-37
  • 四、资产化下的土地运营与收益分配方式37-38
  • 第二节 土地资产化下的农村社会保障的构建模式38-41
  • 一、构建原则38-39
  • 二、组织管理形式39-40
  • 三、参保人员资格认定40
  • 四、社会保障资金来源40
  • 五、社会保障账户40-41
  • 第三节 湖南省宁乡县煤炭坝镇的土地资产化下农村社会保障的构建模式41-46
  • 一、通过土地资产化,,实现了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41-43
  • 二、充分实现了“五位一体”的民生目标43-44
  • 三、实现了公共福利设施的全面改善44
  • 四、几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44-46
  • 第三章 基本结论与几点讨论46-50
  • 第一节 基本结论46-47
  • 一、土地资产化能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增值46
  • 二、土地资产化能够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化进程46-47
  • 三、土地资产化能够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目标47
  • 第二节 几点讨论47-50
  • 一、农地产权制度创新问题47-48
  • 二、土地价值评估问题48-49
  • 三、尽快形成农地市场化配置机制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少玉;关于加强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资源·产业;2002年02期

2 王先进;资源资产化——市场经济的必然[J];今日国土;2002年04期

3 余珍明,卢静;对我国土地资产化管理的探讨[J];理论探讨;2002年02期

4 王克强;刘红梅;周庆礼;范黎煈;;论体育用地资产化运营与管理[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02期

5 于晓川;水资源资产化管理初论[J];海河水利;2001年S1期

6 何承耕;评资产化与资源化管理[J];生态经济;2002年06期

7 唐德彪;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施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与原则[J];经济师;2004年04期

8 刘晓光;谈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及其资产化管理的再认识[J];森林工程;2004年04期

9 江南;软件要资产化管理[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年21期

10 李慧娟,张元教,唐德善;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及应用研究[J];开发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吉;;环境资产化管理法律制度探讨[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王志清;;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对实施森林管护经营的效能[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3 武晋一;贾艳杰;;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理论探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王志清;;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对实施森林管护经营的效能[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易水;品牌资产化管理刻不容缓[N];组织人事报;2003年

2 何贤杰(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从加强资产化管理入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3 记者 薛锁明;资产化管理资源 现代化提升效益[N];山西日报;2003年

4 孙立明;资源整合:向规范化迈进[N];中国煤炭报;2007年

5 记者 张斌;推动武陵山片区分类发展与精准扶贫[N];湖南日报;2014年

6 周海波;京张如何协调发展[N];经理日报;2004年

7 劳成玉;绿色GDP与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慧娟;中国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薛红霞;中国农村土地资产化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吕雁琴;干旱区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4 苏文利;天津市城市供水预测与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婷;土地资产化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申健;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3 吴玉萍;基于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土地资产化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5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425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0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