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社会保障视角下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3:10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视角下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指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退休回沪知青 社会保障 社会融合 社会融合指标


【摘要】:退休回沪知青是指当年从上海下放,在外地办理退休后回沪定居的具有“知青”身份的特殊群体。随着退休知青返沪高潮的到来,退休回沪知青的社会融合问题成为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已退休的中老年人群体,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问题的实质是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在养老金待遇水平、医疗保险水平、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等多方面阻碍着退休回沪知青的社会融合进程。研究退休回沪知青的社会融合问题,需要使社会融合具备可测量性,研究退休回沪知青的社会融合指标就成为研究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的必然要求。基于社会保障的视角研究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指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本研究借鉴欧盟社会融合指标、英国“机会人人共享”指标的构建方法,设计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指标;借鉴欧盟移民融合指数的方法测量退休回沪知青的政策融合指数;借鉴国内社会融合指标研究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的因子;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计算退休回沪知青的社会融合指数,分析各个指标的社会融合程度以及指标总体的社会融合程度;在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测量退休回沪知青的政策融合指数,计算各个政策的政策融合指数和政策总体的政策融合指数;运用探索性因子的方法,分析退休回沪知青的社会融合影响因子。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整合的大趋势,从加快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提升政策融合指数、完善生活帮困补助政策和社区医疗帮困政策、统筹解决民生问题、补偿不限地域以减缓人口流动等政府政策角度;以及加强社区融合的平台建设、充分调动民间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等社会支持的角度,提出了促进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退休回沪知青 社会保障 社会融合 社会融合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2.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2.1 理论意义13
  • 1.2.2 政策价值13-14
  • 1.3 相关重要概念的界定14-16
  • 1.3.1 退休回沪知青14
  • 1.3.2 社会保障14-15
  • 1.3.3 社会融合15-16
  •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及解决方法16-19
  • 1.4.1 研究重点16-17
  • 1.4.2 研究难点17
  • 1.4.3 创新点17
  • 1.4.4 解决方法17-19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9-31
  • 2.1 有关知青的研究评述19-21
  • 2.1.1 国内有关知青的研究19-20
  • 2.1.2 国外有关知青的研究20-21
  • 2.2 有关社会融合的研究述评21-26
  • 2.2.1 国内有关社会融合的研究21-23
  • 2.2.2 国外有关社会融合的研究23-25
  • 2.2.3 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25-26
  • 2.3 有关退休回沪知青社会保障的政策回顾与评述26-31
  • 2.3.1 退休回沪知青的社会保障与社会融合26-27
  • 2.3.2 上海市有关退休回沪知青的社会保障政策27-31
  • 第三章 研究设计31-36
  • 3.1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31-32
  • 3.1.1 研究思路31
  • 3.1.2 研究内容31-32
  • 3.2 研究方法32-33
  • 3.3 主要概念的操作化33
  • 3.3.1 客观层面的社会融合指标测量33
  • 3.3.2 政策角度的政策融合指数测量33
  • 3.3.3 影响社会融合的因素测量33
  • 3.4 问卷访谈设计33-34
  • 3.5 研究数据34-36
  • 3.5.1 数据收集和处理方式34-35
  • 3.5.2 数据质量评价35-36
  • 第四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36-53
  • 4.1 国外社会融合指标实践36-49
  • 4.1.1 欧盟社会融合指标36-38
  • 4.1.2 英国“机会人人共享”指标38-42
  • 4.1.3 欧洲移民融合指数42-44
  • 4.1.4 美国俄勒冈州阳光指标系统44-46
  • 4.1.5 巴西圣保罗社会融合/社会排斥指数46-49
  • 4.2 国内社会融合指标研究的经验借鉴49-51
  • 4.3 社会融合指标研究的方法借鉴51-53
  • 第五章 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指标体系构建53-61
  • 5.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53-54
  • 5.1.1 贴近需求原则53
  • 5.1.2 反映现实原则53
  • 5.1.3 可操作性原则53
  • 5.1.4 细致简明原则53-54
  • 5.2 基于问卷访谈的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指标54-57
  • 5.3 社会融合指标设计57-59
  • 5.3.1 经济收入指标57-58
  • 5.3.2 健康及医疗费用指标58-59
  • 5.3.3 住房指标59
  • 5.4 政策融合指数59-60
  • 5.5 社会融合的影响因子60-61
  • 第六章 社会融合指标体系的检验61-87
  • 6.1 社会融合指标检验61-71
  • 6.1.1 经济收入指标检验62-67
  • 6.1.2 健康及医疗费用指标检验67-68
  • 6.1.3 住房指标检验68-71
  • 6.2 政策融合指数测量71-82
  • 6.2.1 单个指标的政策融合指数测量72-75
  • 6.2.2 多个指标的政策融合指数测量75-82
  • 6.3 社会融合的因子分析82-87
  • 第七章 促进退休回沪知青社会融合的政策建议87-97
  • 7.1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88
  • 7.1.1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88
  • 7.1.2 医疗保险全国联网88
  • 7.2 提升政策融合指数88-90
  • 7.2.1 独生子女奖励费惠及退休回沪知青89
  • 7.2.2 退休人员一次性物价补贴惠及退休回沪知青89-90
  • 7.2.3 取消经济适用房申请的户口年限限制90
  • 7.2.4 解决回沪知青子女户口问题90
  • 7.2.5 异地养老金资格认证政策人性化管理90
  • 7.3 生活帮困补助政策优化90-91
  • 7.3.1 简化申领程序91
  • 7.3.2 帮困补贴与物价水平联动91
  • 7.4 完善社区医疗互助帮困政策91-93
  • 7.4.1 自负医疗费用减负92
  • 7.4.2 住院医疗费用实报实销92-93
  • 7.5 统筹解决民生问题93-94
  • 7.5.1 住房保障制度建设93
  • 7.5.2 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93-94
  • 7.5.3 帮助有困难的退休回沪知青子女就业94
  • 7.6 加强社区融合平台建设94-95
  • 7.6.1 完善社区健身运动设施94
  • 7.6.2 实施社区医疗卫生公益性体检94-95
  • 7.7 充分调动民间和社会组织的力量95
  • 7.8 补偿不限地域以减缓人口流动95-97
  • 参考文献97-101
  • 附录101-10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104-105
  • 致谢105-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光清;;欧洲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反社会排斥实践[J];国际论坛;2008年01期

2 嘎日达;黄匡时;;西方社会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启发[J];理论视野;2008年01期

3 邬民乐;;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J];理论界;2009年03期

4 白文飞;徐玲;;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毛志强;杨德辉;;实现中国进城务工人员政治融合的意义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成思远;;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工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11期

7 刘大兰;;影响农民工与城市社会融合的障碍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赵康;罗泮;刘林;;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9 李志明;徐悦;;树立新型残疾人观,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和融合[J];社会保障研究;2010年01期

10 魏维夏;刘铁鹰;;成都市服务行业青年女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远;乔楠;;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范元伟;;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相互融合之研究——来自上海公办初中学校的经验证据[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强;缪建东;;成人教育在实现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中的职能——基于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的分析视角(节选)[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罗吉;彭阳;;对城市规划中的社会阶层的再认识——对当代城市规划编制主体和对象的考虑[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农民工生存状况和社会融合——以宁波为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车通;;浅析养老金冒领问题及对策[A];河南省金属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玉静;张相林;;组织内支持源在人才保持中的影响作用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肖容梅;魏建华;;和谐社会与公共图书馆制度回归[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9 黄匡时;;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理论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余p

本文编号:756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756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b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