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庄行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4:09

  本文关键词:庄行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问题 原因 建议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导致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从而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一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土地对农民来说不仅仅是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生活、就业、养老的重要载体,一旦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不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也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无法达到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目的,即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日益重视下,各地纷纷试行针对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一系列制度政策,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失地农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一个兼顾失地农民当下生活需要及未来生活保障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首先通过对失地农民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基础的了解以及国内外对失地农民补偿和社会保障研究的实例分析,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庄行镇失地农民安置的几种模式,并分析了该镇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而后,通过调研奉贤区庄行镇失地农民的生活近况、失地前后的生活变化及对现有生活的满意度等各方面的情况和需求,发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保障方式单一、水平过低、就业保障不到位、保障资金增值保值存在压力及制度运行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增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建议,提出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和创新土地利用制度、创新保障方式等举措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从而维护失地农民的生活需要,提高社会和谐程度。
【关键词】: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问题 原因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3.89;F323.6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2-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13-14
  • 1.4.1 本文的创新13
  • 1.4.2 不足之处13-14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14-22
  • 2.1 概念界定14-15
  • 2.1.1 失地农民14
  • 2.1.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14-15
  • 2.2 相关理论15-16
  • 2.2.1 可持续生计理论15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5-16
  • 2.2.3 福利国家理论16
  • 2.3 文献综述16-22
  • 2.3.1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16-18
  • 2.3.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18-20
  • 2.3.3 简短的评述20-22
  • 第三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国内外实践22-28
  • 3.1 国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做法22-24
  • 3.1.1 美国的做法22
  • 3.1.2 英国的做法22-23
  • 3.1.3 日本的做法23-24
  • 3.2 国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24-25
  • 3.2.1 成都模式24
  • 3.2.2 浙江模式24-25
  • 3.2.3 厦门模式25
  • 3.3 简要概述25-28
  • 第四章 庄行镇失地农民安置模式28-34
  • 4.1 庄行镇概况28
  • 4.2 庄行镇失地农民安置模式28-30
  • 4.2.1 宅基地归并模式(新叶模式)29
  • 4.2.2 宅基地置换模式29-30
  • 4.2.3 征用农地但保留宅基地模式30
  • 4.3 庄行镇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30-34
  • 4.3.1 置换后的房屋没有取得房屋产权证30-31
  • 4.3.2 就业困难31
  • 4.3.3 生活缺乏保障31-34
  • 第五章 庄行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分析34-48
  • 5.1 调查设计34
  • 5.2 失地农民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34-35
  • 5.3 失地农民土地征用和补偿情况35-38
  • 5.3.1 土地征用的类型35-36
  • 5.3.2 征地补偿标准36-37
  • 5.3.3 土地征用形式37
  • 5.3.4 征地补偿安置措施37-38
  • 5.4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38-41
  • 5.4.1 最低生活保障38-39
  • 5.4.2 养老保障39-40
  • 5.4.3 医疗保障40
  • 5.4.4 就业保障40-41
  • 5.5 失地农民对收入变化和社会保障的满意度41-44
  • 5.5.1 失地农民收入变化情况41-42
  • 5.5.2 失地前后对收入状况的满意度42
  • 5.5.3 对征地补偿标准的满意度42-43
  • 5.5.4 对社会保障标准的满意度43-44
  • 5.6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44-45
  • 5.6.1 社会保障缺乏制度性和法律性保障44
  • 5.6.2 现有保障方式单一,保障水平过低44
  • 5.6.3 就业保障措施不到位44-45
  • 5.6.4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的问题45
  • 5.6.5 土地征用制度不健全45
  • 5.7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45-48
  • 5.7.1 政府层面45-46
  • 5.7.2 失地农民层面46-48
  • 第六章 增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建议48-54
  • 6.1 完善法律制度48
  • 6.2 完善土地制度48-49
  • 6.2.1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48-49
  • 6.2.2 创新土地利用制度49
  • 6.3 完善保障体系49-54
  • 6.3.1 土地增值收益保障49-50
  • 6.3.2 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50-51
  • 6.3.3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51-54
  • 参考文献54-58
  • 附录 调查问卷58-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城市化定义界定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2 栗胜华;;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保障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杨华;;西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4 刘林军;李娜;;和谐社会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5 李灵毓;徐秀丽;;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6 赵继新;丁娟娟;裴新岗;;失地农民补偿模式评价及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7 黄贵;;浅谈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罗遐,夏淑梅,何霄;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杨斌;贺琦;;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理念、原则及其框架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10 廖小军;;妥善解决当前中国失地农民问题的若干思考[J];东南学术;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杰;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郝紫茜;“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体系完善[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付琼;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竹梅;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的农民权益保护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蒋励;浙江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6 俞颂家;苏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李超;失地农民权益法律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吴风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郭新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丁宝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57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757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6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