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2 13:15
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国家后备教师人才的重要基地,源源不断的为国家、社会提供着教育人才,对学生发展、社会进步乃至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国家对于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关注。为此,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促进就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经济下行局面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加之,就业政策及教育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给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代表的师范类院校的就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束缚我国师范类院校就业的制约性因素,笔者分别从就业政策完善、高校体制改革、毕业生自身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解决以忻州师范院校为代表的类型院校的就业问题的办法,以期为促进我国师范类院校就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主要以山西省的忻州师范学院为例,对目前地方师范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分别从存在问题及其制约性因素,并提出促进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代表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策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笔者主要介绍了忻州师范学院大学生的就业状况,首先介绍了该校为促进就业所做的工作;其次重点列举了该校近几年的就业状况;再次对于该校在促进就业过程中的经验予以总结;最后从...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忻州师范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1 忻州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1.1.1 建立强有力的毕业生就业领导机构
1.1.2 以"双选会"为抓手,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1.1.3 加强就业引导和就业服务
1.2 忻州师范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1.2.1 就业率不高
1.2.2 就业地域较集中于大中城市
1.2.3 就业形式多样
1.2.4 就业行业较倾向于教育行政事业单位
1.2.5 就业去向广泛
1.3 忻州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
1.3.1 学院就业促进机构职责明晰,分工明确
1.3.2 注重实践教学,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1.3.3 扎实推进全程式、全员化、专业化就业工作格局
1.3.4 强化服务理念,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1.4 加强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1.4.1 有利于减少待就业人数总量
1.4.2 有利于畅通毕业生向上通道
1.4.3 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
第二章 忻州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1 就业选择过于单一
2.1.1 就业岗位选择上偏重于行政事业单位
2.1.2 就业地域选择倾向于生源地
2.2 就业能力不强
2.2.1 知识面较窄,基础能力不强
2.2.2 缺乏实践,就业能力较弱
2.3 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较少且不畅
2.3.1 求职信息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2.3.2 就业信息渠道不畅
第三章 影响忻州师范学院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因素
3.1 国家政策方面
3.1.1 高校扩招与计划生育政策造成教师岗位供求失衡
3.1.2 教师资格证政策变化加大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3.1.3 特岗教师计划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3.1.4 报到证、户口及档案转递制度的制约
3.2 用人单位方面
3.2.1 师范类毕业生的供需矛盾
3.2.2 用人单位对师范类毕业生的特殊需求
3.2.3 非师范类毕业生的进入加剧了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
3.3 学校方面
3.3.1 扩招导致就业人数增加
3.3.2 专业设置不合理
3.3.3 就业指导未落到实处
3.4 毕业生自身方面
3.4.1 基本技能较欠缺
3.4.2 就业观念不科学
第四章 化解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4.1 政府层面
4.1.1 强化对基层师资的政策激励
4.1.2 规范教师招聘制度,稳定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
4.1.3 弱化就业相关制度束缚,畅通人才流动渠道
4.1.4 健全政府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扩大就业信息来源
4.2 高校层面
4.2.1 扩大就业渠道
4.2.2 推动师范院校课程改革
4.2.3 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4.3 毕业生自身层面
4.3.1 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
4.3.2 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就业能力
4.3.3 积极响应国家"双创"政策号召,增强实践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形势下师范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 肖大卉. 文史博览(理论). 2016(01)
[2]开展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路径探析[J]. 张泽宝. 学理论. 2015(35)
[3]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J]. 刘巍.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11)
[4]地方高师师范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 高云峰. 前沿. 2015(10)
[5]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探析[J]. 刘华超. 才智. 2015(20)
[6]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黄爽.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7]公益创业:应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路径选择[J]. 黄开腾.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8]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J]. 于少萍,徐华春,游永恒.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9]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签约的现状与对策探析——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 李慧娟.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10]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 刘琼芳. 新余学院学报. 2014(06)
本文编号:3317629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忻州师范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1 忻州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1.1.1 建立强有力的毕业生就业领导机构
1.1.2 以"双选会"为抓手,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1.1.3 加强就业引导和就业服务
1.2 忻州师范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1.2.1 就业率不高
1.2.2 就业地域较集中于大中城市
1.2.3 就业形式多样
1.2.4 就业行业较倾向于教育行政事业单位
1.2.5 就业去向广泛
1.3 忻州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
1.3.1 学院就业促进机构职责明晰,分工明确
1.3.2 注重实践教学,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1.3.3 扎实推进全程式、全员化、专业化就业工作格局
1.3.4 强化服务理念,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1.4 加强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1.4.1 有利于减少待就业人数总量
1.4.2 有利于畅通毕业生向上通道
1.4.3 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
第二章 忻州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1 就业选择过于单一
2.1.1 就业岗位选择上偏重于行政事业单位
2.1.2 就业地域选择倾向于生源地
2.2 就业能力不强
2.2.1 知识面较窄,基础能力不强
2.2.2 缺乏实践,就业能力较弱
2.3 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较少且不畅
2.3.1 求职信息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2.3.2 就业信息渠道不畅
第三章 影响忻州师范学院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因素
3.1 国家政策方面
3.1.1 高校扩招与计划生育政策造成教师岗位供求失衡
3.1.2 教师资格证政策变化加大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3.1.3 特岗教师计划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3.1.4 报到证、户口及档案转递制度的制约
3.2 用人单位方面
3.2.1 师范类毕业生的供需矛盾
3.2.2 用人单位对师范类毕业生的特殊需求
3.2.3 非师范类毕业生的进入加剧了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
3.3 学校方面
3.3.1 扩招导致就业人数增加
3.3.2 专业设置不合理
3.3.3 就业指导未落到实处
3.4 毕业生自身方面
3.4.1 基本技能较欠缺
3.4.2 就业观念不科学
第四章 化解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4.1 政府层面
4.1.1 强化对基层师资的政策激励
4.1.2 规范教师招聘制度,稳定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
4.1.3 弱化就业相关制度束缚,畅通人才流动渠道
4.1.4 健全政府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扩大就业信息来源
4.2 高校层面
4.2.1 扩大就业渠道
4.2.2 推动师范院校课程改革
4.2.3 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4.3 毕业生自身层面
4.3.1 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
4.3.2 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就业能力
4.3.3 积极响应国家"双创"政策号召,增强实践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形势下师范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 肖大卉. 文史博览(理论). 2016(01)
[2]开展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路径探析[J]. 张泽宝. 学理论. 2015(35)
[3]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J]. 刘巍.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11)
[4]地方高师师范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 高云峰. 前沿. 2015(10)
[5]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探析[J]. 刘华超. 才智. 2015(20)
[6]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黄爽.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7]公益创业:应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路径选择[J]. 黄开腾.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8]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J]. 于少萍,徐华春,游永恒.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9]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签约的现状与对策探析——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 李慧娟.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10]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 刘琼芳. 新余学院学报. 2014(06)
本文编号:3317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31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