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新疆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19:26
本文关键词: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新疆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
【摘要】:社会支持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向社会对象提供发展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以及个人或组织主动获取社会帮助的双向互动过程,而这种关系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建立的心理联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为满足自身生存或发展需要,通过相互交往、相互影响而形成心理和社会上的联系。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800名新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了新疆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现状,证明了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对人际关系及其四个维度的影响。主要分析结果如下: 1.新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均值达到38.94分。新疆大学生缺乏实际支持,同时社会支持利用度很低,难以达到理想的社会支持状态。 2.新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整体状况良好,仅交际与交友因子存在的问题最多。 3.新疆大学生社会支持各维度与人际关系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㩳0.05),即新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人际关系存在的困扰越少。 4.新疆大学生人际关系总分在年级、民族、家庭所在地、性格及学生干部方面有显著差异(P㩳0.05),在性别、专业、政治面貌、父母受教育程度、住宿情况和独生子女情况方面无显著差异。新疆大学生大一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困扰最多,,大二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最小;维吾尔族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最多,而哈萨克族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较少;新疆大学生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的人际关系存在的困扰较多,而家庭所在地在城市的新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的困扰较少;性格非常外向的新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于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困扰少;新疆大学生非学生干部的人际关系的困扰比学生干部的人际关系困扰要多。 5.在人际关系总分中,性格这一变量贡献率最大;在其四个因子中,社会支持利用度在交谈因子和交际与交友因子中的贡献率最大,客观支持对待人接物因子的贡献率最大,性格在同异性交往因子中的贡献率最大。 最后,在结合访谈的情况下,深入分析了新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新疆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实效建议。
【关键词】:社会支持 新疆大学生 人际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5;C91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导论9-18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1.3 小结10
- 1.2 文献综述10-13
- 1.2.1 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10-12
- 1.2.2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12
- 1.2.3 关于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12-13
- 1.3 研究思路13-14
- 1.3.1 研究目标13
- 1.3.2 研究内容及假设13-14
- 1.4 概念界定14-18
- 1.4.1 社会支持14-15
- 1.4.2 人际关系15-16
- 1.4.3 社会支持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16-18
- 第二章 研究设计18-21
- 2.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8-19
- 2.1.1 研究对象18
- 2.1.2 研究方法18-19
- 2.2 量表的信度检测及评分细则19-20
- 2.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9
- 2.2.2 人际关系诊断量表19-20
- 2.3 研究程序20-21
- 2.3.1 抽样设计20
- 2.3.2 样本分布20-21
- 第三章 研究结果21-41
- 3.1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21-23
- 3.2 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3-25
- 3.2.1 新疆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不均衡,难以达到理想状态23-24
- 3.2.2 新疆大学生人际关系整体状况良好,仅交际与交友方面存在较大困扰24-25
- 3.2.3 新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25
- 3.3 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25-35
- 3.3.1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性别方面的差异比较25-26
- 3.3.2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年级方面的差异比较26-27
- 3.3.3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专业方面的差异比较27-28
- 3.3.4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民族方面的差异比较28-29
- 3.3.5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政治面貌方面的差异比较29
- 3.3.6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在父亲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异比较29-30
- 3.3.7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在母亲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异比较30-31
- 3.3.8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在家庭所在地方面的差异比较31-32
- 3.3.9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在住宿情况方面的差异比较32
- 3.3.10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在性格方面的差异比较32-33
- 3.3.11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在独生子女情况方面的差异比较33-34
- 3.3.12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在学生干部方面的差异比较34-35
- 3.4 相关分析35-36
- 3.4.1 人口统计学各变量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35-36
- 3.4.2 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检验36
- 3.5 回归分析36-41
- 3.5.1 人际关系总分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36-37
- 3.5.2 人际关系四个因子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会支持多元回归分析37-40
- 3.5.3 小结40-41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41-53
- 4.1 新疆大学生人际关系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比较分析41-43
- 4.1.1 新疆大一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的困扰最多41-42
- 4.1.2 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困扰最多42
- 4.1.3 新疆农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的困扰多于城市大学生42
- 4.1.4 性格非常内向的新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的困扰最多42
- 4.1.5 新疆大学生非学生干部的人际关系存在的困扰多于学生干部42-43
- 4.2 新疆大学生人际关系四个因子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43-46
- 4.2.1 交谈因子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比较分析43-44
- 4.2.2 交际与交友因子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比较分析44
- 4.2.3 待人接物因子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比较分析44-45
- 4.2.4 同异性交往因子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比较分析45-46
- 4.3 社会支持视角下新疆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46-49
- 4.3.1 主观支持是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总分及同异性交往因子的影响因素46-47
- 4.3.2 客观支持是人际关系总分、交谈因子和待人接物因子的影响因素47-48
- 4.3.3 社会支持利用度是人际关系总分、交谈因子、交际与交友因子及同异性交往因子的重要影响因素48-49
- 4.4 社会支持视角下新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49-53
- 4.4.1 建立和完善新疆大学生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49-51
- 4.4.2 维持和改善新疆大学生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51
- 4.4.3 引导和提升新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利用能力51-53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53-55
- 5.1 研究结论53
- 5.2 研究的局限性53-55
- 5.2.1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54
- 5.2.2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54
- 5.2.3 研究时效的局限性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58-62
- 致谢62-63
- 作者简介63-64
- 导师评阅表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6期
2 李艺敏,李永鑫,李惠民;河南省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3 孔伟;史菲菲;李建伟;;社会支持在大学生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困扰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4 弋鹏;张茂林;;聋人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及其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5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6 杨明霞;;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民族论坛;2013年09期
7 魏芳;;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浅议[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毛公宁;;对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几点认识[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9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陈克娥;王鑫强;;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及其人口学变量特点的研究[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1090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90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