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对中美离婚观的对比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22:30

  本文关键词:对中美离婚观的对比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离婚率 社会交换理论 美国婚姻 中国婚姻


【摘要】:离婚,在传统的中国人眼中看来是一件不幸的事情。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离婚率出现了七连升,平均每天就有五千多个家庭解体。这引起了民众的恐慌,不知道未来国人的婚姻何去何从。然而,美国,作为一高离婚率的国家,在现如今离婚率却在降低。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预测未来中美国的离婚形势,寻找和借鉴美国一些方法去建立一个高质量、高稳定的婚姻,进而降低离婚率。 在国外,对于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主要形成了五种观点:一是经济因素,二是家庭体系因素;三是性别比例因素;四是社会整合因素;五是文化因素。在中国,在对待婚姻的态度方面,学者们基本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以李银河为代表的“激进派”,认为婚姻是个人的事。但是刘达林认为如果离婚影响到社会的利益和稳定,社会就必须干预它。本文的主要理论是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主要是通过调查人们在社会的交流过程中的付出与回报来解释人们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过程被看作是至少两个人之间的交换,无论这种交换过程是看见的还是看不见的。霍姆斯是这个理论的创建者,但他只是从微观上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分析,布朗进一步在宏观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 本文首先简述了美国三个阶段的离婚史和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到目前为止经历的四次离婚高潮。接着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方面对探讨了中美婚姻和离婚的现状,并指出了造成目前现状的各类原因。中国社会转型给人们的婚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政治、文化、法律方面论述了美国离婚率降低的原因。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在旧社会女性在婚姻中的自主权很低,随着社会的转型,女性地位的提高,社会对离婚越来越宽容,离婚手续的简单化,致使许多人可以从不幸的婚姻中解脱出来,去寻找自己真正的幸福;同时人们生活的多元化和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使人们在婚姻生活中更多的去追求爱情和刺激,一旦爱情淡了激情荡然无存,就会去寻找另一份爱情。而美国本来就是一个离婚率相当高的国家。正如古德所说,西方文化本身,带来了历史上最高的离婚率。然而现在它的离婚率却在降低。非婚同居人数增加使研究人员认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向瑞典人转变。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的失业率增加,高昂的离婚费用和离婚需要的时间太长致使许多人不想去离婚,所以离婚率下降。 研究表明:按照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人是有理性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互惠的关系,在夫妻关系中也如此,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在中国随着转型的逐步深入,离婚率在短时间内还会有所增加,农村离婚率还会高于城镇,女性提出离婚还有一定的增加空间,离婚的原因更加多样化。在美国,离婚率在未来的几年将继续下降。但是同居将不可能成为婚姻的替代物。针对离婚率的上升,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它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外部环境上下功夫,还要在离婚的内因找对策。
【关键词】:离婚率 社会交换理论 美国婚姻 中国婚姻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11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5
  • 1.1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Study11-12
  • 1.2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12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5
  • Chap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7
  • 2.1 Literature Review in Abroad15-18
  • 2.2 Domestic Literature Review18-21
  • 2.3 The Social Exchange Theory21-27
  • 2.3.1 Homans' Microscopic Observation21-24
  • 2.3.2 Blan's Theory—the Remedy to Homan's Theory in Macro Level24-27
  • Chapter Three Review of Divorce and Its History in Two Countries27-44
  • 3.1 The American Divorce History27-35
  • 3.1.1 Colonial Period27-28
  • 3.1.2 Revolutionary War28-30
  • 3.1.3 20th Century until now30-35
  • 3.2 Four Divorce Booms in China35-44
  • 3.2.1 First Divorce Climax35-37
  • 3.2.2 Second Divorce Climax37-39
  • 3.2.3 Third Divorce Climax39-42
  • 3.2.4 Forth Divorce Climax42-44
  • Chapter Four An In-depth Study44-59
  • 4.1 The Politics and Economy between Two Countries44-48
  • 4.1.1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n Divorce in China44-45
  • 4.1.2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on divorce in America45-48
  • 4.2 Divorce Laws between Two Countries48-51
  • 4.2.1 Divorce Laws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s48-49
  • 4.2.2 American Divorce Laws and its Influences49-51
  • 4.3 The Culture on Divorce between Two Countries51-59
  • 4.3.1 The Changes of the Values in China52-53
  • 4.3.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versified Lifestyle in China53-55
  • 4.3.3 Family Values and New Marriage Trends in America55-59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9-65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59-61
  • 5.2 The Measures Building a Stable Marriage61-63
  • 5.3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63-64
  • 5.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4-65
  • References65-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岚;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离婚率与离婚方式探析[J];比较法研究;2004年06期

2 宋智勇;“离婚率上升”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07期

3 唐绍洪;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婚姻观念的转变[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4 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8年03期

5 孟秋丽;中国的离婚率与社会结构变化分析[J];人口学刊;2000年04期

6 张敏杰;中国当前的离婚态势[J];人口研究;1997年06期

7 徐安琪,叶文振;中国离婚率的地区差异分析[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8 徐安琪;中国离婚现状、特点及其趋势[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02期

9 威廉·古德,陈一筠;世界各地离婚模式的变化[J];社会学研究;1993年03期

10 刘蕾;当前“离婚潮”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安琪(作者系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N];法制日报;2000年

2 吕琳;[N];重庆日报;2000年

3 潘健;[N];江苏经济报;2005年

4 甘凤东;[N];中国社会报;2010年

5 记者 方敏;[N];解放日报;2005年

6 周益民 刘永刚;[N];江苏经济报;2009年

7 杜小春;[N];南充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王新宇;民国时期婚姻法近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翼;“80后”青年离婚现象的道德拷问[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柳;社会转型与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3 安起锌;社会转型对中国城市婚姻观念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4 牛玉萍;我国90年代婚姻家庭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胡巧娅;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口的离婚态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付红梅;当代中国离婚问题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郑已东;现代美国婚姻与家庭模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0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90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4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