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
发布时间:2017-10-25 02:01
本文关键词: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但改变着农村土地千百年来的生产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以此作为生存、发展基础的广大农民群体。失地农民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迅速发展壮大。无论是建立新型农村住宅小区或安置新城区,失地农民都从原先的依靠土地、以村落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社区内集中居住的方式。这种转变对于失地农民群体影响作用如何?失地农民在社区融入过程中面临何种问题和困难呢?如何促进失地农民的社区融入呢?本文以失地农民为关注对象,结合新余市X社区失地农民在社区融入中的现状和问题,通过社区工作、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促进其更好的融入新社区环境,实现市民身份的转变。 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的现状,在经济层面表现为城市就业困难、生活成本提高;在社会方面表现为生活方式适应困难、社会交往单一和社区参与度不高;在心理层面表现为身份认同感缺失、归属感缺失和自尊感缺乏。在此现状基础上分析影响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的各种因素。从社区工作、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这三大方法探讨失地农民社会工作介入途径及内容。最后提出促进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的思考和建议,分为宏观层面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和微观层面的社区平台建设。
【关键词】:失地农民 社区融入 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6;C912.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一. 导论10-15
- (一) 研究背景10-11
- (二) 文献综述11-12
- 1. 失地农民的相关理论11
- 2. 社会融入和社会适应相关研究11-12
- (三) 研究方法12-13
- (四) 核心概念13-15
- 1. 失地农民13
- 2. 社区融入13-14
- 3. 社会工作14-15
- 二. 失地农民社区融入介入的必要性15-22
- (一) 经济方面15-17
- 1. 城市就业困难15-16
- 2. 生活成本提高16-17
- (二) 社会方面17-19
- 1. 生活方式适应困难17
- 2. 社会交往单一17-18
- 3. 社区参与度不高18-19
- (三) 心理层面19-22
- 1. 身份认同感缺失19-20
- 2. 归属感丧失20
- 3. 自尊感缺失20-22
- 三. 影响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的因素22-25
- (一) 土地补偿方式单一22
- (二) 就业培训缺乏22-23
- (三) 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了解度较低23
- (四) 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活动组织技能缺乏23-24
- (五) 社区工作服务的内容和活动范围相对狭窄24-25
- 四. 失地农民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与内容25-33
- (一) 社区工作25-29
- 1. 社区工作介入内容25-27
- 2. 社区工作关系建立及介入技巧27-29
- (二) 小组工作29-30
- 1. 小组工作的介入类型29
- 2. 小组工作者的角色及技巧29-30
- 3. “友爱之家”小组工作计划书(见附录)30
- (三) 个案工作30-33
- 1. 个案工作的介入形式31
- 2. 个案工作介入的基本技巧31-33
- 五. 促进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的思考和建议33-38
- (一) 宏观层面:社会支持系统构建33-35
- 1.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33-34
- 2. 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34-35
- (二) 微观层面:社区平台建设35-38
- 1. 多种方式加强宣传,促进居民的参与和配合35
- 2. 吸收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完善社区服务队伍35-36
- 3. 扩大服务范围,提升社区活动质量36
- 4. 立足社区内外资源,发掘社区发展潜质36
- 5. 营造良好社区氛围,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36-37
- 6. 促进居民社区参与,培养居民主人翁意识37-38
- 参考文献38-39
- 附录39-45
- 致谢4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伟;;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2016年03期
2 刘伟;;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童晔珏;社区社会工作介入老漂族城市社会适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赵晓杉;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三无老人社区融入的实务探索[D];郑州大学;2016年
3 郭凯鹏;“转型社区”居民需求评估及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何长菊;社会工作视角下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社会融入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刘敏;“老漂族”城市适应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姚晓燕;小城镇转移农民道德适应及其教育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91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9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