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马克思休闲观与儒道佛休闲智慧的融通与异趣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0:2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休闲观与儒道佛休闲智慧的融通与异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休闲观 儒道佛 休闲智慧 融通 异趣


【摘要】:马克思休闲观构建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通过“批判旧世界”和“发现新世界”的理论中,把落脚点放在人的解放并最终达到全人类的解放的目标之中,具有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休闲。在马克思对于唯物史观的探索历程之中,其借鉴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性论方法,批判了旧世界劳动的异化,人本质的异化,休闲权利的丧失,此时的休闲观更多的是带有青年黑格尔派的抽象性和理想性,之后马克思通过创立剩余价值理论深入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休闲异化的实质正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雇佣剥削。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马克思认为真正的休闲是未来社会人们对自由时间合理地支配和使用、是自由自觉创造性的劳动,其实质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休闲的渴望和追求早已有之,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优秀休闲智慧从中脱颖而出,儒家以积极进取的入世态度,将休闲当作修身养性完善德行的手段,追求着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人生境界;道家“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休闲智慧,“少私寡欲、随化自然、宁静致虚”的养生方式,揭示着道家从容纯粹、宁静淡泊、和谐有情的休闲境界;佛家追求破执随缘的生活,讲求日常行用中要消除种种妄想,以保持看空万物的心态。这些优秀的休闲智慧与马克思休闲观存在着众多的互通与交融。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休闲观与儒道佛休闲智慧的融通与异趣的研究,并结合当下存在的休闲追求、休闲时间、休闲活动三方面的异化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西合璧,从“成为人”的思索、物质精神条件的创造以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一一对治。本文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休闲观发展的整体脉络,完善我们对儒道佛休闲智慧的认识,有利于人们树立科学、正确、和谐、健康的休闲价值观,对治休闲异化,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 休闲观 儒道佛 休闲智慧 融通 异趣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038;A81;C913.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1.绪论7-14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7-8
  • 1.1.1 研究目的7-8
  • 1.1.2 研究意义8
  • 1.2 研究现状8-13
  • 1.2.1 关于休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1.2.2 关于马克思休闲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2.3 关于儒道佛休闲智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13-14
  • 1.3.1 研究方法13
  • 1.3.2 可能的创新13-14
  • 2 马克思休闲观理论源起与内涵14-23
  • 2.1 马克思休闲观的理论渊源与现实探寻14-18
  • 2.1.1 马克思休闲观理论渊源14-16
  • 2.1.2 马克思休闲观现实探寻16-18
  • 2.2 马克思休闲观内涵指认18-23
  • 2.2.1 休闲是对自由时间合理支配与使用18-19
  • 2.2.2 休闲是自由自觉创造性的劳动19-21
  • 2.2.3 休闲的实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1-23
  • 3 中国儒道佛休闲智慧的指认23-29
  • 3.1 儒家修身立仁、“养浩然之气”的休闲智慧23-25
  • 3.2 道家顺应自然、“乘物以游心”的休闲智慧25-26
  • 3.3 佛家随缘人生、“出世无我”的休闲智慧26-29
  • 4 马克思休闲观与中国儒道佛休闲智慧的融通与异趣29-38
  • 4.1 马克思休闲观与儒家休闲智慧的融通与异趣29-32
  • 4.1.1 马克思休闲观与儒家休闲智慧的融通29-31
  • 4.1.2 马克思休闲观与儒家休闲智慧的差异31-32
  • 4.2 马克思休闲观与道家休闲智慧的融通与异趣32-34
  • 4.2.1 马克思休闲观与道家休闲智慧的相通32-33
  • 4.2.2 马克思休闲观与道家休闲智慧的差异33-34
  • 4.3 马克思休闲观与佛家休闲智慧的融通与异趣34-38
  • 4.3.1 马克思休闲观与佛家休闲智慧的融通34-35
  • 4.3.2 马克思休闲观与佛家休闲智慧的迥异35-38
  • 5 以马克思休闲观为指导,中西合璧对治当代的休闲问题38-44
  • 5.1 当代休闲存在的问题38-40
  • 5.1.1 休闲追求的异化38-39
  • 5.1.2 休闲时间的异化39-40
  • 5.1.3 休闲活动的异化40
  • 5.2 对治当代休闲的异化40-44
  • 5.2.1“成为人”的思索对治休闲追求的异化41-42
  • 5.2.2 物质精神条件的创造破解休闲时间的异化42
  • 5.2.3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治休闲活动的异化42-44
  • 6.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丽;;“道”释休闲——道文化视角下的中国休闲观重塑[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0期

2 周飞伶;;休闲之略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孟雪静;;马克思的休闲观[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张莉;;马克思休闲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J];改革与战略;2012年10期

5 李晓光;;赞农博盛会[J];吉林人大;2009年11期

6 宋立中;;晚明江南士人群体休闲观的当代阐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谢广森;情洒七星坞——李顺福深山护林四十年[J];国土绿化;2000年06期

8 杨家娣;;试比较分析中西方对休闲的认知[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李福贵;;从松尾芭蕉的俳句诗中解读道家休闲观[J];芒种;2012年2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德勇;;休闲观光农业的病虫防治技术要点[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玉林;;河北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A];2010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海;拓展休闲观光旅游发展之路[N];毕节日报;2014年

2 许静;农业休闲观光做成赚钱产业[N];四川日报;2007年

3 黄磊;休闲观光畜牧业开创畜牧业蓝海[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4 记者 李稹邋实习生 李丹;进一步打响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品牌[N];杭州日报;2007年

5 记者 姚庆云 实习生 李杉;文峰区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N];安阳日报;2012年

6 孙明舜 任玉文;“北京东极镇”环境改造吸引投资者[N];北京科技报;2003年

7 成素梅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休闲哲学研究的现状及当下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鄂州市华容区委常委、华容镇党委书记 周益波;科学谋划休闲观光产业[N];湖北日报;2010年

9 刘秀鸾;体验式休闲观光旅游看白云[N];贵州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裴聪;打造休闲观光都市现代净土健康产业[N];西藏日报(汉);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晨竹;马克思休闲观与儒道佛休闲智慧的融通与异趣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2 陈炫;福建休闲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3 赵永红;论道家休闲观的当代启示[D];浙江大学;2008年

4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1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91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