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6:05

  本文关键词: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未成年人 社会调查制度 调查主体 调查报告 诉讼地位


【摘要】:社会调查制度作为少年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提升未成年人司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还是对提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后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一章,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法律地位,是未成年人立法和司法的一个重要成果。 为了确保社会调查制度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调查制度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作用,需要对该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主要从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和基础、域内外比较、立法和司法的现状分析以及对于这一制度的完善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章:“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概述”。通过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分析,深入研究了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为研究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社会调查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社会调查员有的放矢的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域外刑事诉讼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的比较研究”。域外关于社会调查制度的研究比较早,通过对英美法系中美国、英国和大陆法系中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这些典型国家或地区对于社会调查制度的规定,总结得出社会调查制度的总体特征和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提供域外的先进经验。 第三章:“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分析”。重点研究了我国各地区对于社会调查制度的探索和该制度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包括在检察工作、审判工作中的具体适用,从而对来自实务的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得出目前我国社会调查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社会调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的同时指明这一制度仍需完善之处。 第四章:“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针对前一部分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从法律原则的确立、调查主体的完善、调查报告的完善、调查方法的丰富和调查程序的规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未成年人 社会调查制度 调查主体 调查报告 诉讼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5.2;C913.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引言8-10
  • 第一章 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概述10-16
  • 一、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分析10-11
  • 二、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存在基础11-16
  • (一)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理论基础11-14
  • (二)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法律基础14-16
  • 第二章 域外刑事诉讼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的比较研究16-22
  • 一、英美法系16-18
  • (一) 美国16-17
  • (二) 英国17-18
  • 二、大陆法系18-20
  • (一) 德国18-19
  • (二) 日本19
  • (三) 我国台湾地区19-20
  • 三、域外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特征与启示20-22
  • 第三章 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分析22-38
  • 一、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实践探索22-25
  • (一) 上海市长宁区的司法实践22-23
  • (二) 江苏省的司法实践23-24
  • (三) 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司法实践24-25
  • (四) 河南省兰考县的司法实践25
  • 二、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具体适用25-30
  • (一) 社会调查在刑事检察工作中的运用25-27
  • (二) 社会调查在审判工作中的运用27-30
  • 三、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存在的问题30-38
  • (一) 法律规定不完备,缺乏可操作性30-31
  • (二) 调查主体不统一,诉讼地位不明确31-32
  • (三) 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定位不科学32-35
  • (四) 调查方法落后单一,调查对象受到限制35-36
  • (五) 调查程序存在缺失36-38
  •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38-49
  • 一、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原则的确立38-40
  • (一) 全面调查原则38-39
  • (二) 科学调查原则39-40
  • (三) 直接调查原则40
  • 二、未成年人社会调查主体的完善40-42
  • (一) 明确社会调查的主体及其应当具备的资格40-42
  • (二) 明确社会调查员的诉讼地位42
  • 三、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完善42-44
  • (一) 明确调查报告的具体内容43
  • (二) 科学界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43-44
  • 四、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方法的丰富44-47
  • (一) 访谈观察结合,建立专业关系45
  • (二) 多种方法并用,全面收集资料45-46
  • (三) 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成果46-47
  • 五、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相关程序的启动与规范47-49
  • (一) 明确社会调查的启动时间47
  • (二) 调查程序的规范47-48
  • (三) 完善调查报告的审查核实程序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贻飞;;论社会调查报告对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借鉴[J];当代法学;2010年01期

2 刘颖;邓华;;未成年被告人判前社会调查制度的建构[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汪建成;;论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的建立和完善[J];法学;2012年01期

4 李璞荣,司明灯;我国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制度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1期

5 陈冰,李雅华;德国少年司法保护简述[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3期

6 尤丽娜;;从日本的保护处分制度看我国的少年教养制度[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7 冯卫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前调查制度探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1期

8 吴燕;吴翎翎;;未成年人品格证据若干问题初探[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5期

9 刘东根;;试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社会调查的主体[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6期

10 莫洪宪;邓小俊;;试论社会调查制度在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9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99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e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