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两省(市)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西部两省(市)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地区陕西省及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生忽视发生率,并分析其受忽视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降低儿童忽视发生率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抽取陕西省与重庆市7个县(区)26所农村中、小学校的在校中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常模研制及被忽视因素研究”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通过现场填写问卷方式进行集中式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双录入校正,SPSS21.0软件与SAS9.2软件进行分析,不同特征之间忽视率比较采用x~2检验,忽视率变化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忽视率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回收问卷4356份,经数据核查,剔除225份问卷,最终有效问卷4131份,问卷有效率94.83%。陕西省与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生的总忽视率及身体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医疗忽视率、教育忽视率、安全忽视率、社会忽视率分别为55.50%及22.07%、19.17%、16.44%、22.07%、16.23%、16.02%。不同性别间忽视率比较发现:除医疗忽视率女生高于男生外(x~2=8.829,P=0.003),总忽视率及其他类型忽视率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间忽视率比较发现:除教育忽视率外(x~2=0.002,P=0.966),少数民族学生总忽视率及其他类型忽视率均高于汉族学生(P0.05);不同家庭类型学生忽视率比较发现:除了社会忽视率(x~2=6.192,P=0.185)外,不同家庭类型学生总忽视率及其他类型忽视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非独生子女学生总忽视率及各类型忽视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与独生子女(P0.05);除情感忽视率(x~2=3.824,p=0.051)及社会忽视率(x~2=6.268,p=0.012)外,总忽视率及其他类型忽视率均有排行第一学生低于排行第二及以后学生(P0.05);除教育忽视率(x~2_(父亲)=9.416,p=0.052;x~2_(母亲)=9.318,p=0.054)及社会忽视率(x~2_(父亲)=3.228,p=0.520;x~2_(母亲)=6.351,p=0.174)外,不同学生父亲、母亲职业类型的学生总忽视率及其他类型忽视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忽视率随学生父亲、母亲离家时间增长而升高,随学生父亲、母亲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且忽视率随父亲、母亲离家时间及文化程度变化的趋势明显(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留守儿童、性别为女生以及父亲较高文化程度是总忽视率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9、0.83、0.66),少数民族、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非独生子女以及母亲离家时间较长是总忽视率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69、1.26、1.88、3.37、1.38与1.11)。不同忽视类型忽视率的影响因素各异,父亲、母亲较高文化程度是大部分类型忽视的保护因素,少数民族、母亲离家时间长、核心家庭、单亲家庭与再婚家庭以及留守儿童、排行第二及以上儿童是大部分类型忽视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国西部两省(市)农村中、小学生总忽视率及各类型忽视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忽视现象较普遍。父母长时间离家以及较低文化程度、单亲家庭与再婚家庭以及留守儿童家庭是儿童忽视的高危家庭,需要政府和学者的重点关注。
【关键词】:农村 学生 忽视 横断面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5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4-5
- 摘要5-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1 对象与方法13-20
- 1.1 技术路线13-15
- 1.2 调查对象15
- 1.3 样本量计算及抽样方法15-16
- 1.4 调查方法16
- 1.5 问卷内容及设计16-17
- 1.6 忽视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评价17-18
- 1.7 质量控制18-19
- 1.8 忽视评价方法19-20
- 1.9 统计方法20
- 2 结果20-36
- 2.1 调查对象基础资料20-22
- 2.2 不同特征学生忽视率比较分析22-31
- 2.3 西部两省(市)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率影响因素分析31-36
- 3 讨论36-41
- 3.1 中国西部两省(市)农村中、小学生受忽视情况严重36
- 3.2 中国西部两省(市)农村中、小学生受忽视影响因素36-40
- 3.3 忽视的预防与干预40-41
- 结论41-42
-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42-43
- 1 本研究创新点42
- 2 本研究的局限性42-43
- 参考文献43-48
- 文献综述48-58
- 参考文献53-58
- 致谢58-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平;;儿童忽视的分类和表现以及预防工作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03期
2 刘春玲;张旭琪;;论儿童忽视评估中的困难[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4期
3 赵曼;;儿童忽视的评估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Z2期
4 王晓芬;解读儿童忽视[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年08期
5 李金霞;刘爱书;杨迪;;国外儿童忽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年05期
6 潘建平,杨子尼,任旭红,王桂香,王惠珊,席卫平,潘玉泉,马葆靖,石淑华,弋花妮,傅平,古桂雄,静进,俞红,李琼昭,李威,喻贵清,马西,武雅俐,黎海芪;中国部分城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04期
7 李玉凤,潘建平,马西,郭彦萍,韩春玲,孙厚荣,王端霄,袁建新,李建荣,汪高芝;陕西省3~6岁城区儿童忽视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05期
8 花静;巫瑛;古桂雄;陈军;朱琳俐;;儿童忽视调查370例(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8期
9 潘建平;李玉凤;;儿童忽视的预防和干预[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03期
10 陈素芬;解雅春;王志明;乔素贞;王忠清;张慧颖;;哈尔滨市3~5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子尼;潘建平;;《中国3—6岁城市儿童忽视常模》的研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潘建平;张华;李敏;王飞;罗莎莎;曹春红;张松杰;陈晶琦;张慧颖;王桂香;郭蔚蔚;彭玉林;石淑华;陈光虎;弋花妮;傅平;夏黎;古桂雄;俞红;陆彪;段志娴;王应雄;钟朝晖;李建;王琳;;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忽视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三九;儿童忽视读说易患口吃[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玲;淄博市农村3~6岁儿童忽视现状及与意外伤害的关系[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李明慧;儿童忽视问题的社会建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3 钟引;中国西部两省、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群英;中国西部两省(市)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5 梁俊花;中国农村地区儿童忽视量表编制及信效度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6 刘翠霞;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汤银霞;铜陵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8 杜文冉;唐山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9 刘晨煜;中国西部两省(市)岁儿童受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顾超美;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虐待与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2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0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