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研究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成为各行各业工作的重心。实践证明,不同的国家因其在自然地理、社会发展、城市基础、宗教文化等方面上各不相同,其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的特色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其内涵和基本规律在不同国家中是基本一致的。本文旨在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制定出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适合新时期中国小城镇城市化质量研究的评估体系,注重将客观经济指标与主观满意度指标相结合。根据评估体系对所收集到的统计数据、历史文献资料和问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对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大中城市之间城市化质量水平的比较,分析沿海小城镇的城市化水平究竟处于什么阶段,什么水平,存在怎样的问题,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进而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第一章是论文的绪论部分,描述了选题的社会历史背景,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化、城市化质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同时对实际调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 第二章对社会学视角下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对城市化质量进行评测时要注重对居民的主观满意度进行研究。全文包括评估体系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构成指标和计算方法三个方面,重点对城市化质量客观指标和主观满意度指标的选取和内容进行了概述。 第三章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中笔者首先对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发展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然后利用SPSS社会统计软件对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客观指数和主观满意度指数进行独立分析和交互分析,最后得出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主观指数远低于客观指数,经济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满意度脱节严重,严重制约了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等一系列结论。 第四章重点介绍了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提升策略,并根据不同问题制定了具体方案。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尾部分,总结了此次研究的主要成果,并简单介绍了可能创新点和存在的相关不足。
【关键词】:青岛 小城镇 城市化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F29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26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1-20
- 一、 选题的社会历史背景11-12
- 二、 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化的研究综述12-16
- 三、 当代中国城市化研究综述16-17
- 四、 当代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综述17-20
- 第二节 研究目的20-21
- 第三节 研究内容21
-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21-22
- 第五节 调查抽样概况22-26
- 第二章 社会学视角下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26-40
- 第一节 评估体系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26-28
- 一、 评估体系的设计理念26-27
- 二、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27-28
- 第二节 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的指标构成28-37
- 一、 城市化质量客观指标28-33
- 二、 城市化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标33-37
- 第三节 城市化质量指标计算方法37-40
- 一、 确定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指标权重37-38
- 二、 确定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各项指标的标准值38
- 三、 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各项指标的数据标准化38
- 四、 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各项指标测试操作流程38-40
- 第三章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分析40-66
- 第一节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发展基本情况概述40-45
- 一、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分布概述40-41
- 二、 青岛市小城镇基础设施概况41-42
- 三、 重点小城镇介绍42-44
- 四、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发展的契机44-45
- 第二节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客观指数分析45-53
- 一、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总体分析45-50
- 二、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客观指标对比分析50-52
- 三、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与青岛市平均水平的比较分析52-53
- 第三节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分析53-63
- 一、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主观满意度总体分析53-54
- 二、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主观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54-59
- 三、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主观满意度对比分析59-63
- 第四节 客观指标与主观满意度指标的交互分析63-66
- 一、 城市化质量与城市化速度相脱节63
- 二、 物价上涨拉低居民满意度水平63
- 三、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刻不容缓63-64
- 四、 不同群体满意度水平差异显著64-66
- 第四章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提升策略66-72
- 第一节 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总体提升方案66-70
- 一、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66
- 二、 革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66-67
- 三、 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67-70
- 第二节 当前青岛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提升重点举措70-72
- 一、 完善医院基础设施,加快医疗体系改革70-71
- 二、 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制定相关政策71
- 三、 关注民生,稳定物价71-72
- 第五章 结语与不足72-74
- 第一节 结语72-73
- 第二节 可能创新点73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73-74
- 参考文献74-77
- 致谢77
- 个人简历77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刘蕊;中国城市化质量的因子分析[J];山西统计;2003年11期
2 郑梓桢;社会保险覆盖面人口基数测算与城市化质量评估[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陈柳钦;;“城中村”: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陈柳钦;;“城中村”: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走向城市化的黑龙江——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研究》一书介绍[J];学习与探索;2006年01期
6 钱锡南;县改市要注重城市化质量的内涵[J];城乡建设;1996年11期
7 张运生,曾志远,李硕;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途径的探索[J];人口与经济;2003年02期
8 赵会彦;;浅谈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教育体制的适时变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3期
9 黄艳平;伍世代;;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赵秉峰;王国华;;论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和谐城市与健康城市化——基于一个都市区城市化模型的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占思思;;双转型背景下东莞二次城市化发展的规划应对——以常平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邰崇禧;赵胜国;;城市化质量提升中发展体育消费的研究[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4 李敬煊;吴恒;;21世纪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前景——以武汉建设“两型社会”为视角的考察[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蔡准;;新型城市化推进背景下农村规划实施机制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小卉;王剑;;大都市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路径探讨——以南京区域一体背景下高淳县发展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杨希;;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贵阳市新一轮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思考[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蔡准;;新型城市化推进背景下农村规划实施机制研究[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10 姜长云;;发展服务业与统筹城乡发展[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宋如亚;建设山水城市 提高城市化质量[N];新华日报;2010年
2 赵海均;城市化质量决定中国未来高度[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3 福建省城调队供稿;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N];中国信息报;2005年
4 ;中国城市化发展:挑战与提升[N];中国人口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定军;“十二五”城市化目标面临调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张卫 王振卯 岳少华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城市化发展应更重质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海楠;瞄准“城市化”质量 首都明年改造50个“城中村”[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刘德顺;强化九个意识 做好九篇文章[N];中国信息报;2002年
9 刘莉;聚焦信息化与城市化[N];科技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星光 高一;迈向“魅力之城”新时代[N];无锡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琪;城市化质量研究:理论框架与中国经验[D];西北大学;2012年
2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嘉汉;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静;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琦;青岛市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侯萃萃;东北地区城市化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勇;河南省城市化质量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威鹏;2000年以来湖南省城市化质量诊断[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尹义昌;胶东半岛城市化质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顾秋芸;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质量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8 何静;中国城市化进程综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杨蓉;甘肃省城市化质量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熊婷燕;城市化质量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03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03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