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网络群氓”和启蒙问题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06:20

  本文关键词:“网络群氓”和启蒙问题的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群氓 启蒙 自由 责任 个性主义


【摘要】:从群氓的特点着手,本文分析了从大字报、西单民主墙再到网络这一群氓发生发展变化的历程,从中探讨它发生的原因。表层原因是一些媒体,,比如大字报、网络等利用断言、感染、暗示等手段造成的;深层原因有四个:第一,群氓在大众的疯狂中迷失了自我,深刻说明一个人在鼓掌的同时是很难进行思考的;第二,群氓过度相信发布信息或者提供知识的机构或个人。怀疑精神的缺乏促使他们成为像在山洞里生活的人们,从来不敢向外面的世界踏出一步;第三,人们作为个体,他们意识到自身在这个广大的世界面前是如此的渺小,于是总是遭受着某种生存上的焦虑。于是当网络上的一些琐事击中他们心灵的时候,群氓们就开始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是攻击他人。最后,为了躲避责任,个体宁愿放弃自我的选择权而去跟随他人,即使是以自由为代价。找清原因后,本文以梁启超、胡适等为对象对中国现代启蒙主义中存在的自由主义和个性主义思想进行了回顾,发现由于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别是由上至下启蒙的过程中民众主体性不足,参与度不够,导致群氓对中国启蒙运动“民主”与“科学”口号的破坏。于是我们重提启蒙,把希望寄托在网络环境的净化上,当然最根本的还是立足在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重塑和发展个性主义,完成“立人”说。
【关键词】:网络群氓 启蒙 自由 责任 个性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7
  • 0.2 相关文献综述7-9
  • 1 大字报群氓和网络群氓9-18
  • 1.1 定义的阐释9-11
  • 1.2 网络群氓所表现出来的特点11-14
  • 1.3 网络群氓是大字报群氓在新时代的延续14-18
  • 2 网络群氓产生的缘由18-26
  • 2.1 大字报、网络等媒体效应18-19
  • 2.2 激情具有毁灭性19-20
  • 2.3 怀疑精神的缺乏20-22
  • 2.4 现代人对于存在的焦虑22-23
  • 2.5 放弃选择,逃避自由23-26
  • 3 群氓对启蒙主义的消解26-35
  • 3.1 中国近现代启蒙主义26-27
  • 3.2 知识分子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及取舍27-31
  • 3.3 自由反被自由误31-33
  • 3.4 启蒙——群氓时代的牺牲品33-35
  • 4 启蒙如何起死回生35-38
  • 结语38-39
  • 致谢39-40
  • 参考文献40-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齐平;从《呐喊》《彷徨》的个性主义体现看鲁迅思想发展的轨迹[J];怀化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2 叶中强;;以走出社会的方式介入社会[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2年03期

3 刘美忠;试论胡适的个性主义人生观思想[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郭济访;;试论鲁迅的精神世界及其文化心理模式的形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5 王雨海;个性主义的张扬——鲁迅《秋夜》新解[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任广田;;个性的解放与失落——论“五四”文学中个性解放主题的衰落[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7 梁景和;殷定泉;;文化开放时代的精神进化——以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文化观为中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王兵;个性主义的激昂与哀痛——以《寒夜》为参照看《伤逝》的内在意蕴[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秦林芳;现实的冲突与生命的焦虑——《伤逝》意蕴新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李春林;历史巨变前夕知识分子的形形色色——论路翎的《云雀》[J];东方论坛;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支克坚;;一个被简单化了的主题——关于鲁迅小说及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个性主义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杨联芬;;由郭沫若对现代中国个性主义思想的反省[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3 张学植;;郭沫若早期个性主义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4 王野;;“革命文学”论争与福本和夫——关于鲁迅小说及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个性主义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5 王法周;;关于“五四”个人主义思想的几个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6 李晓虹;;郭沫若与先秦儒家“动的”文化精神[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7 姜铮;;人文主义的浪漫式觉醒——论《三叶集》中的郭沫若思想[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8 周光凡;;20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城市精神的缘起和流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张均;;鲁迅为什么不看重《阿Q正传》——兼论国民性批判写作与启蒙主义之关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王骏骥;;郭沫若由个人主义向“无我”“突变”的文化根据[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迪;掌上电脑演绎“个性主义” [N];中国电子报;2002年

2 崔志远;卓绝蜕变中的辉煌[N];河北日报;2005年

3 沈庆达;系列邮票展现中国现代科学家的风采[N];中国集邮报;2011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耿云志;呼唤新青年 传递新思想[N];人民日报;2011年

5 散木;透过“文存”镜照中国现代出版文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周志强;新语文:拒绝还是接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秦弓;1984~2007年中国现代文学博士论文选题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秦弓;1984——2007中国现代文学博士论文选题分析[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刘军;文学的灯火[N];人民日报;2009年

10 张明星;大力实施二次创业 打造中国现代药都[N];河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胡金木;启蒙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宏志;中国个性伦理的萌发与展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5 林朝霞;现代性与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D];厦门大学;2007年

6 韩琛;漂流的中国青春[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亚丽;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歌东;启蒙与革命[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莎;“网络群氓”和启蒙问题的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吴小东;“突进”与“退回”[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红菊;艺术辩证原则的适度把握[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欣;丁玲创作论[D];郑州大学;2002年

5 郑萍;论周作人的趣味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烨;美国个性主义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体现[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9年

7 崔玲;癫狂:五四文学的个性主义姿态[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许道军;行走的影子[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凤翎;丁玲的创作道路和文学命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芸;试论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07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07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a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